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简答86句精选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1、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从文中找出原因

(1)、首先,纵观史料,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拒守魏军,司马懿也没有到阳平关与诸葛亮交战。两人主要是在祁山与渭南作战。

(2)、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3)、❺:敏真道长教你一道道膳,快速解决小儿腹泻问题。

(4)、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5)、诸葛亮到西城之后命令士兵将城门敞开,再将身上的军装脱掉拿上扫把在街口扫地,随后又让几名书童站在了自己身边,就这样诸葛亮面对着浩浩荡荡奔袭而来的魏军弹起了琴。

(6)、西城是一个仅能容下几千人口的小城池,在魏军的铁蹄下西城会瞬间灰飞烟灭。诸葛亮心中自然知道这件事情,于是就给司马懿唱了一出空城计。

(7)、但是,百弟发现,史料当中确实有诸葛亮用空城计的记载,只不过,不是在西城,也不是在街亭之战后。

(8)、司马懿确实懂这个道理,所以他故作迷糊,主要做给部下和远在首都的大王看。他自己已经部署积蓄力量,等有朝一日压倒性优势就合纵连横,各个击破,最终目的司马家称霸中华,一展抱负。

(9)、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作为西边防务总司令的他始终是坚壁清野,所有的战斗都是为了将诸葛亮赶走,而不是消灭!

(10)、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的大军来到鄄城城下,有谣言说他与吕布合谋,城中众人十分恐惧。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准备出城会面,夏侯惇等劝阻他说:“你是一州的主持人,出城必定有危险,不能去。”

(11)、接下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大军来了,明知逃跑已是不可能,于是就大胆利用空城计,自己在城头行弹琴,周边站两个童子拿着拂尘,同时还让四个百姓到西城外扫地。

(12)、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13)、由于用人不当他把街亭给丢了,随后他被迫带领着残兵败将们退到了一个空城当中,诸葛亮不但没有守城,还安排士兵装作百姓在门口扫地,可司马懿看后却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连忙退兵回到了营中,诸葛亮为何会让人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又为什么会退回营中?

(14)、看来,《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是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了。

(15)、西晋时期,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

(16)、在空城计这个时期的司马懿算是魏朝的三朝元老,早在曹操时期他就得到了赏识,但曹操此人生性多疑对司马懿一直施压着,防他的比用他的还多。

(17)、不过虽然这条史料是裴松之所注,他自己却不怎么相信。

(18)、这次突发的秘密军事行动,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其幕后秘闻,当时只有少数高层领导人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更鲜为人知。

(19)、事实上他做到了,不咄咄逼人,适当示弱,扮忠心没野心而且有些二。最终大权在握实力锋芒难掩就一举夺去魏国江山,立晋国。大才也。

(20)、不进来,我活着,你也会因为有利用价值而活着!

2、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简答

(1)、❹:服中药的最佳时间,饭前饭后、时辰讲究大!

(2)、诸葛亮虽说是自己的大敌,但是他也是自己保命的稻草,更是自己苦匿难寻的知音良友,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终司马懿成功骗过了魏家的将领,带领士兵撤回到了大本营当中。

(3)、艄尖事件是《评话三国》中讲述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时候,诸葛亮处处设防,连艄尖上都有机关,可想而知,诸葛亮有多狡诈。此事还要从赤壁之战说起,当时诸葛亮不仅与周瑜等人一起,定下了火攻之计,还玩了一出草船借箭,相信此事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不过,在《评话三国》中,这个故事的发展,与《三国演义》中并不相同——诸葛亮借箭之时,司马懿不但识破了他的计谋,还料到了孙刘联军的火攻之计。可是当司马懿想向曹操汇报的时候,徐庶却故意拉着曹操说闲话,拖延时间,等司马懿终于能够上前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借箭一事,拨转了船头,打算离开。

(4)、空城计的典故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5)、1,舍身取义为大部队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他知道司马多疑,故作疑兵拖延时间,但深知成功率仅仅50%左右。

(6)、这可能就是后来小说里面空城计的原型,只不过换了一下时间和地点。

(7)、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并不是老交情,如今来得这样迅速,必是还未定好策略,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时说服他,即便他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疑心他,将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投到敌人那边”郭贡看到荀彧并无恐惧之心,认为鄄城不易攻破,于是率军离去。

(8)、孙子兵法中曾有“兵者,诡道也”的说法,也就是说用兵关键在于骗人,骗人越厉害,用兵也就越厉害,后世把孙武这种兵法精髓继承得最好的,恐怕要数诸葛亮了。

(9)、公元212年,诸葛亮开始谋划下一步战略,此时正好被军师庞统提出,那就是出兵西川!经过将近2年的奋斗,刘备终于在公元214年,拿下了益州之地!进而成为成都之主!取刘璋而代之。公元219年,刘备终于鼓起勇气,在汉中大败曹操,成功收复汉中!不过此时,关羽身死!在刘备当上皇帝之后便下令东征孙权,最后中了陆逊之计,大败于夷陵,自己也身故于白帝城。刘备临终之前将匡扶汉室的大任交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为兴汉之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终于在公元228年之时,恢复了先主公刘备留下的烂摊子,并且也使得蜀汉国力更加强盛,兵力更加充足,此时诸葛亮便上表后主刘禅,声称此时正是北伐曹魏的绝佳时机!而诸葛亮此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出师表》,诸葛亮抓住曹魏大司马曹休兵败于石亭,果断向曹魏发起进攻!

(10)、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随之迁驻井陉天长镇;

(11)、司马懿见状解释说:此地两面环山,我在诸葛亮的琴中听到了一丝杀气,我深知此人平生谨慎,怎么可能以身犯险,他必定是在这深山当中藏了无数蜀兵,如果我等迟一步撤退的话,很可能会被山上的蜀军包围歼灭。

(12)、西城一出空城计,诸葛亮退回蜀汉,司马懿退敌有功,在演义中从此就拿稳西北军队的实权。接着他开始将这支军团司马化,最终成为他坐镇曹魏政局的军事资本。

(13)、   城下的扫撒百姓,是诸葛亮在警示司马懿“各扫门前雪”,他们两人算是相辅相成,如果诸葛亮“下台”了,曹操就不再需要司马懿,很有可能被曹操除去。司马懿在看见扫撒的那几个百姓时,立马就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也知道诸葛亮的用意。

(14)、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15)、如果一旦诸葛亮的危胁消失。曹魏政坛的曹氏宗亲们就会发挥影响力,在政坛上打击司马懿。这对于他来说,在那个阶段是完全无法抵抗的!这使得原来就受到曹氏宗亲忌惮的司马懿就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16)、从石家庄解放的第二天起,蒋介石就多次派飞机狂轰滥炸石家庄。1948年5月又下令阎锡山派赵俊义率部偷袭石家庄,结果中途被解放军截击,以赵部损兵1个师而失败告终。

(17)、最终他望着城门外那四个扫地的百姓,于是宣布退军,诸葛亮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一场危机,而司马懿被骗得团团转,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四个人乔装成百姓,在城门外扫地呢?

(18)、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

(19)、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20)、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3、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20字

(1)、“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2)、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在西城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真是足智多谋,非常人可及。但其实很多的漏洞早已在网上被众人评述,比如司马懿派一支小队进去侦察一下不就破了?亦或是,围而不打不就行了?……等等。

(3)、其实当时司马懿在魏一直是怀疑,受排挤的对象,只因为有了诸葛亮的出现,才迫不得已的起用司马懿,司马懿才有了统兵的机会,可见司马懿之心机,明知空城,也得退兵,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很清楚。

(4)、其次,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为人谨慎多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断定诸葛亮有阴谋诡计在等着他。

(5)、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6)、在曹操去世之后,接下来的两代魏王对司马懿也是防范有加,生怕他对自己的皇权有所威胁,所以说司马懿在曹魏家如履冰薄,倘若有一着不慎那便会掉入无底深渊。

(7)、真正阻挡司马懿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背后的曹魏政局。

(8)、实际上司马懿当时很可能发现了孔明的这一用计 但是碍于当时曹叡政权想置之死地,只好假装中计。否则一旦杀掉诸葛亮 就会狡兔死走狗哼

(9)、对于曹魏来说,诸葛亮声名在外,且坚定反魏。是曹魏边防上的最大麻烦之一。《三国演义》的设定中曹真已经被诸葛亮打得是稀里哗啦,只有司马懿可以与这位惊世奇才对抗。可谓是缺他不可。

(10)、9月24日济南解放,10月15日锦州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在即,平津、淮海战役已拉开序幕,太原、归绥(今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也被解放军重兵围困。解放军连连获胜,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国民d军节节败退,全面崩溃已成定局。

(11)、所以说,这是一首考题,考验的是司马仲达对曹魏的忠心程度,以及对自己性命的关爱程度。

(12)、司马仲达不敢选A的,人不在,一切就没有了!

(13)、一旦诸葛亮身死,即代表蜀国的灭亡指日可待,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是司马仲达的末日。

(14)、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是当时三国时期顶尖聪明的人物,他们自然都知道对方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缺少的是什么,司马懿知道蜀中贫瘠,运转粮草也要走山路多有不便,于是便派重兵攻击街亭,而诸葛亮在被困街亭的时候也知道司马懿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他让士兵给司马懿提了个醒,如果杀了自己那他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15)、诸葛孔明兵出祁山,因为马谡误失街亭,令全军失利,只得退守汉中。当时诸葛亮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探马飞报,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大军进犯西城。西城无大将,只有文官,五千兵马又有一半运粮去了。

(16)、起初的局势还算顺利,当诸葛亮的部队行至街亭一带的时候,他把守住街亭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马谡,随后便又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下一个驻扎点,就这样他与马谡的部队互成犄角之势。

(17)、其次,一向谨慎的诸葛亮不许魏延为“万人别统”,阳平关又是他伐魏战争的重要基地,怎么可能“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仅以轻弱自守。

(18)、按三国志诸葛亮未用过空城计之类的计谋,而演义把这一出空城计写得出神入化,从旧社会就以搬上了京剧舞台,由京剧名家马礼良,杨宝森等京剧名家把诸葛亮演活了,所以空城计也可说是家喻户晓。

(19)、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并在此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在此期间,华北补训兵团、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军区电信工程专科学校、外事学校、华北大学、和平医院、华北军区制药厂、新中国经济建设公司等也相继在石家庄及附近成立或迁入这里。

(20)、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4、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谋

(1)、其实如果想要吓退司马懿,只留诸葛亮一人在城楼上弹琴便可,为什么还要用四个士兵在城楼上扫地呢?就有人猜测,其实当时司马懿并没有中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心知曹操对司马懿已经有所不满,于是就想到了这个一石两鸟的办法,让士兵扫地,大约是表达各扫门前雪的意思。

(2)、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3)、车到山前必有路,没到最后一刻一切都有机会,不要灰心丧气。谨慎过头,代表胆怯,勇往直前、胆大心细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法宝。

(4)、马谡因为狂妄自大,不顾属下王平的劝说,把部队驻扎到了高高的山顶想要居高临下,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离水源太远,就这样魏军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导致蜀军被困在街亭山上不战而降。

(5)、三国演义中可是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桥段,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说起来都是经典。诸葛亮本是在山中隐居的勤恳劳作,但是他的神机妙算一直在江湖民间广为流传。诸葛亮其实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要为国效力,但是他性格对名利淡泊。一直在山中隐居,直到刘备三次拜访才愿意受邀出山。

(6)、只是两个人的谋心之战!两个人都知道这个城是空的,关键是你司马仲达敢不敢进不进来!

(7)、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的解放,是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夺取大城市的创例。从此,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成为华北解放区,使我军有了更广大的战略后方。

(8)、起初刚到城下的司马懿见状还有些迷惑,但是他不久之后就看出了端倪,他知道现在的诸葛亮已经是山穷水尽了,门口扫地的百姓也是军人打扮的,因为这些士兵们常年打仗,所以身强体健,站姿稳如泰山和平常百姓是有天差地别的。

(9)、2,从当时的政治角度,刘备属于匡扶大汉的力量。司马代表曹阵营,曹操一向主张自己是汉臣,曹刘两家战争只是兄弟霓墙。而江东孙权属于割据一方诸侯。诸葛亮考虑如果司马进城灭了诸葛亮残兵,必然造成孙刘联合打着清君测旗号讨伐曹军,那么腹背受敌后果难料。如果司马顺坡而下就免去这个危机,三国鼎立互相牵制。诸葛亮就是赌司马懂这个道理。

(10)、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11)、”太和二年春(即建兴六年),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归于洛阳。“

(12)、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13)、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14)、就是说,街亭之战、马谡之败,确有其事,但是并没有什么空城计的记载。

(15)、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6)、再加上曹真、曹休等有实力、有影响的亲贵将领都在位,把持军权,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斗不过他们的。故而,司马懿不可能下定决心和诸葛亮决一死战,拼个你死我亡。每每双方交战,都是小打小闹,坚壁清野,只要将诸葛亮赶回汉中,自己就大功告成。

(17)、在听了一会儿琴声后,司马懿突然大惊猛地对身边的将领们说赶紧带兵撤退,此时的将领十分不理解司马懿的用意,于是对他的命令怀着迟疑的态度。

(18)、司马懿深知他们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有过人的军事才能,才让当的这个大都督,说白了就是赤裸裸地利用,其实司马懿与曹魏家的关系当中存在着极大的裂痕,并不像蜀汉王朝那样上下一心。

(19)、诸葛亮早就看出司马的雄才伟略,奈何自己年事已高,他内心希望司马懿能够成功。诸葛亮当时只想有生之年保住蜀国江山就无憾了。所以他在城头弹琴,琴音只有司马懿听懂,琴意既有抱负难伸的遗憾,也有劝司马懿忍一时海阔天空的善意。琴音时而流畅时而跌宕,时而温婉时而凄美,古代懂音律的人通常都能从琴音中沟通,普通人只听音内行品律。

(20)、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5、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两个方面概括

(1)、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2)、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3)、至于这个时候,司马懿在做什么,《资治通鉴》中有明确的记载:

(4)、要么,选B,你佯装中计,率军离去,虽然会受到质疑,嘲笑及讽刺,但是你能好好地活着,反正隐忍是你习惯的优点。

(5)、但在小编看来,司马懿所考虑的不是拿下诸葛亮,而是更远的将来……

(6)、1948年10月下旬,在傅作义偷袭西柏坡中央机关的紧急时刻,毛泽东巧施空城计,吓退敌军10万兵。毛泽东挥笔写就的几篇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六十年来新闻史上一段传奇,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简答86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