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处世11条136句精选

曾国藩的24条处世之道

1、曾国藩的24条处世之道是什么

(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2)、诚无悔,恕无怨,和(m.taiks.com)无仇,忍无辱。——曾国藩

(3)、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4)、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6)、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7)、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8)、曾国藩便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耐得烦,日后必成大器。

(9)、再来分析下联,它是教人如何做人,“人”字只有两笔,写起来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无论是哪一种工作,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切不可骄傲自大,多倾听少说话,谨记言多必失的道理,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群居守口”。开玩笑很正常,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谈论他人的是非,做到守口如瓶,谨言慎行。

(10)、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1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12)、尽管身处高位,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但他内心非常清楚,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搞不好会被贬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逐渐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宠信。他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下联: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3)、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曾国藩

(1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6)、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7)、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8)、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

(19)、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0)、严峻到哪层地步呢?曾国藩紧锁三角眉,在书房踱步思索。一个历来惯用的手段在他脑海里闪了一下——杀人立威。

2、曾国藩处世11条

(1)、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2)、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3)、(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6)、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上联,其实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否则就容易跑偏。但是,所谓的“大处着眼”,并不是只关注大的格局,眼高手低的做法断不可取,夸夸其谈只会沦为笑柄,充其量只是纸上谈兵,想要有所作为的话,仅能做到“大处着眼”是不行的,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

(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8)、(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插图)

(9)、至于将官,也不愿意离开军队。将官的威风,来源于手下成百上千的兵勇。一旦撤离了军营,回到老家,昔日的威风便丢掉大半,就连一个小小的什长,在军营里也管十个俯首帖耳的弟兄。回家后,哪来这些人听他的支派?

(10)、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12)、曾国藩一生道德文章可为当世楷模,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尤其是曾国藩通过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经验,可谓其人生智慧的结晶,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和践行!

(13)、这个人还必须是有影响力的高级将领!曾国藩将近期反对裁军的高级将领暗自排序,最终决定拿正字营统领韦俊开刀。

(14)、为官多年的曾国藩,留下了一本书,即《曾国藩家书》,书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对持家教子的阐述,还包括对修身养性、治军从政等方面的总结。他曾对弟弟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

(15)、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第二句话,讲的是量宽足以得人。说的是做人要有一定的肚量,这样才能广交朋友。的确是这样,宽容向来都是我们推崇的美德。

(17)、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18)、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19)、那个贼一边听一边等,冻得浑身打颤,实在忍不住下来,大声说道:“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自己将那篇古文背诵出来,扬长而去。

(20)、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

3、曾国藩最经典的二十句话

(1)、在淮军创立之初,李鸿章推荐了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2)、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4)、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5)、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促使我每天早起的动力就是,吃美味的早餐,但是在这之前要先去跑步5公里。

(7)、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8)、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曾国藩

(9)、人之质由于天生就有本性难改唯有读书可以改变

(10)、只有一人神情淡然,那人虽长相平平,却器宇轩昂,双手背负在后,仰着头在看着天上的浮云。

(11)、曾国藩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他的立身处世的的箴言也被广为流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12)、根据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分享,发现能做到并坚持每日早起,只有一个秘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13)、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4)、(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5)、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16)、如果每天早起之后没有明确的目标,那早起的日子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坚持不了多久了。

(17)、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18)、 锋芒毕露,为当权者所嫉,亦为同事所嫉,前者担心有人争权,后者出于嫉妒。

(19)、(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20)、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曾国藩处世十大金句

(1)、如果“大处着眼”属于战略层面的话,那么“小处着手”就是具体的战术了,二者缺一不可。一旦确定好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就要从细节入手,把大的目标拆分为许多小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当把小目标都实现之后,成功则是水到渠成之事,简单来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一味地高谈阔不可取,闭门造车也不行。

(2)、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3)、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4)、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5)、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6)、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7)、未来不迎:不要对未来的事情过分忧虑和思虑。

(8)、曾国藩一生信奉着的理念之中,不可为官自傲是很重要的一点。就算是在他的官位一步步升高,走到了难以想象的重臣地位,他依旧这样对人对事,从没有任何一次因自己的官位高,而有过自傲表现,更是从来没有过用自身的官职去压迫地位不如他的人。

(9)、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0)、沉默是一种态度 ,拖也是一种工作 方法 。

(11)、昨天我们说了曾国藩接清廷令,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历时13年,组建湘军,终将洪杨等人击溃。

(1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3)、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14)、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5)、(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17)、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18)、在冬天的一个晚上,曾国藩挑灯背诵一篇古文。当时,有一个贼伏在他屋檐下,准备等他睡着之后偷东西。曾国藩反复朗诵,还是没背下,就这样一直背到深夜。

(19)、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0)、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5、曾国藩处世之道格言12首

(1)、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这样的一个思想,其实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绝对适用的,而在当时封建王朝之中,他这样的作法,更是直接的体现出来了他本人的思想觉悟之高。除此之外,做人勤俭节约,以德求官也是非常重要的特点,亦是影响深远。

(3)、湘军各个军营都有欠响,这是事实。不过,他心里有数:这些年来,有几个兵勇不发财的!将官就更不用说了。财路来自抢掠和打胜仗时的战利品,几两银子一个月的薪水,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很次要的。

(4)、曾国藩说:学问之途,道路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5)、(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6)、曾国藩对此头痛不已,召集幕僚没日没夜商量对策。曾国藩将各种阻挡裁军的因素一一做了分析,认为无银子补足欠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7)、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8)、韦俊本是洪杨的人,在湘军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开城献降。曾国藩认为,此时他的人头用来威慑大军再合适不过。

(9)、手里的军队没了,对朝廷的威慑则不存在,那么,朝廷想让你死,你不得不死。人为刀俎,曾为鱼肉,英雄自剪羽翼,相当于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些道理,聪明如曾国藩,不会不知。

(10)、决定的因素在于各级将官情绪上的抵触,是他们本身不愿意撤。撤了,他们既失去了权柄,也失去了继续发财的机会。

(1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13)、为了美味的早餐,5公里我也就忍了,坚持了4个月,体重也降下来了,饮食也规律了,每天到6点也就自然醒了。

(14)、一些朝廷大臣认为曾国藩拥有“勤王”的实力,不得不防,一直在慈安、慈禧太后面前进言,年轻的慈禧意识到曾国藩的威胁,一直寻法解决曾国藩的湘军。

(15)、曾国藩擅于揣摩他人心理,善攻心计。他意识到自己功高盖主,在朝堂上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主动在慈禧焦急之际,上书慈禧太后,一定会在1个月之内裁撤湘军十之八九。慈禧受到来书,喜上眉俏,对旁人说道:“曾国藩如此赤胆忠心,堪当大任。”

(16)、其实早起的好处不要太多,但是就跟有一句话说的一样: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17)、曾国藩先传令韦俊到江宁城,(曾国藩所处)设下陷阱引诱头脑简单的韦俊上钩,然后令人将他“名正言顺”地拿下。

(18)、那么,孔子“一旦”——圆滑,附依君王,谄媚趋炎,识时务,奉承权势……他还会“再逐于鲁,削迹于卫,围于陈蔡……受穷困,被蔑视”吗?他会比后世的董仲舒朱熹曾国藩这些“富豪官僚”更富豪!

(19)、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20)、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相当准确,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功臣刘铭传。

(1)、此时的湘军已然滋生暮气,难以堪当重任,曾国藩早就有了裁军的想法。

(2)、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才当中,只有一个人才能堪大用。

(3)、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4)、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5)、第三句话是轻财足以聚人。就是说,不要把财物看的太重要。钱财乃身外之物,靠着钱财去交朋友势必不是真心的朋友。

(6)、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7)、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8)、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9)、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10)、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11)、但是我们又并没有天天赶车,那怎么办呢?定一个对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比如:运动健身,吃美味的早餐,把字写漂亮,读更多的书,学吉他以及其它才艺等等。

(12)、 浑字是收敛才华,积累才华,进而显露才华。

(1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14)、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15)、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16)、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7)、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8)、况且,打压洪杨之际,朝廷总是亏欠粮饷,各营军官都依靠攻城略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兵勇虽或多或少也能拿到分成,但他们仍指望朝廷能将欠下的粮饷发还。

(19)、 持身俭,则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

(20)、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1)、半个小时过去后,曾国藩发现,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一个东张西望,另一个神色焦虑。

(2)、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凭借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半个圣人,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3)、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4)、本书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6)、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这是在唐明浩先生的书里找到的

(7)、孔子穷其一生,难道就只是为“后世的每一个个体”谋求“为人处世,成功自我”之途?

(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

(9)、(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0)、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11)、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12)、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13)、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14)、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5)、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16)、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曾国藩处世11条136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