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作品集82句精选

黄宗羲简介

1、黄宗羲书法作品

(1)、他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成书还要早一百多年。虽然,作为资产阶级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提出的民主主义思想,比黄宗羲的更为彻底,更为系统。

(2)、化安山的一草一木都带着淳朴和灵秀,除了我们到访的这些,当地人告诉我们,剡湖庙、三女峰、三女庙、问道岩,都留下了谢迁、黄梨洲、王阳明等先贤的印记。

(3)、时间:2022年3月4日15:00-18:00

(4)、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论的特色。“盈天地皆心也”的观点又有唯心论的倾向。

(5)、后来的明成帝朱棣也专门派人四处寻访他,同样没请到。说起朱棣寻访张三丰,有一种看法,说朱棣其实不是找张三丰,而是找建文帝。了解历史的知道,朱棣是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当年朱棣从北京杀到南京,进宫时,宫里发生大火。建文帝就此失踪了,有的说烧死了,但死不见尸,有的说逃了出去,但生不见人。这个事情搞得朱棣坐立不安。就四处派人寻找,方法是下海上山。派了太监郑和领着舰队到南洋去找,又派人到山上找。当然,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说我要找建文帝,总要有一个由头。于是,下海就打着贸易、展示帝国风采的借口,上山就打着寻访高人的旗号。

(6)、编者按: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7)、“天下为主”是黄宗羲思想的精髓,走完整个龙虎草堂,我们也仿佛快速地走过了黄宗羲坎坷坚毅的生命历程——少年时代为父鸣冤、锥刺奸d,青年时期游侠抗清、兵败隐居,晚年入清拒仕、著述以终。

(8)、何谓所税非所出之害?古者任土作贡,虽诸侯而不忍强之以其地之所无,况於小民乎!故赋谷米,田之所自出也;赋布帛,丁之所自为也。其有纳钱者,后世随民所便,布一匹,直钱一千,输官听为九百。布直六百,输官听为五百,比之民间,反从降落。是钱之在赋,但与布帛通融而已。其田土之赋谷米,汉、唐以前未之有改也。及杨炎以户口之赋并归田土,于是布帛之折于钱者与谷米相乱,亦遂不知钱之非田赋矣。

(9)、说到这里,很多金庸迷肯定看出一些问题了,因为在金庸的小说里,张三丰不是宋朝人,而是元末明初的人。这不是对不上号嘛。

(10)、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福建、湖北、江苏等地。

(11)、黄百家十七岁时,万斯同从宁波到余姚龙虎山堂拜谒黄宗羲,他与万斯同聊了许多,万斯同问他近来读什么书?黄百家说没有老师教啊!万斯同就说,有您父亲这样的大师在,你难道还要去找其他的老师?黄百家说家父并不曾给我督课。万斯同说:“嘻!人之乐有贤父兄者,岂必藉其谆谆训诲乎?贵在自己,默臭其气耳!”(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万斯同的一席话令黄百家茅塞顿开,从此立志读书。是啊,父亲的实际行动绝对比说教来的有效。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黄百家的兴趣与成就多半来自于父亲黄宗羲的影响。

(12)、第33讲 什么是“一个合法性,两种治理术”

(13)、2009年和2012年先后获复旦⼤学哲学学⼠和哲学硕⼠学位,2015年获关西⼤学⽂化交涉学研究博⼠学位,现任中⼭⼤学博雅学院副教授、硕⼠研究⽣导师,曾任博雅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关西⼤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常勤研究员。研究⽅向为中国哲学史、宋明儒学、朱⼦学、阳明学、东亚儒学、儒学宗教性问题,在《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14)、黄宗羲(1610-1695年),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15)、内涵: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中逐渐形成的。

(16)、第四段,“虽然”二字一转,即从第三段的论述进一步写出“以天下为产业”不但残害天下人民,而且也害及自己和子孙。“产业”不能永保,“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这些话是对历史上改朝换代现象的概括,而用血淋淋的字眼极写其危害。“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若何为生我家”,不但表明事实,而且结语充满叹惋之情。这是因为最后举的是明毅宗(崇祯)的话。黄宗羲曾经为挽救明亡而奔走,又矢志不仕新朝,讲到明朝的覆亡,崇祯临死前亲手砍杀自己的女儿而自缢,多少流露一些故君之思、亡国之痛。所以这段文字用“痛哉斯言”,引到“回思创业时”的心理,如果早知后世如此,真要“废然摧沮”,不欲掠夺君位了。

(17)、《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黄姓历代名人613名,占名人总数的35%,排在名人姓氏的12位;黄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7%,排在第9位;黄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96%,排在第11位。

(18)、小道两侧的梅花经过漫长的雨天,依然傲雪凌霜盛开在枝头。梅花的枝条不粗壮,没有叶的遮掩,疏影横斜之中却透出刚柔并济之美。

(19)、头一个,便是顾炎武,他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还是少年那会便参加了著名的反宦官组织“复社”,所以他确实是一个出了名的反政府活动家——当然他此时反对的是宦官,等到清兵南下之际,他便开始反清,曾参加昆山和嘉定的反清起义,当然最终这些书生担当的军事活动最终都失败了。

(20)、四本书:《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2、黄宗羲作品集

(1)、(附录2)在《奇葩说》、付费课程崛起的时代,知识分子更失落了吗

(2)、因此我认为,在其他改革(尤其是乡村民主、村民自治改革)不能配套的情况下,并税式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即使从治标的角度讲,绝对量控制(定死征收的绝对额而多年不变,不搞什么“农民收入的百分之几”之类软性的相对指标,财政上厉行“量入为出”而杜绝“量出制入”)也比并税式改革更重要。能控制住绝对量,再用并税式改革来防止征收额流失才有意义。而如今有时并税式改革却是作为绝对量控制难以指望条件下的对策,这就难以避免“黄宗羲定律”的陷阱了。

(3)、从龙虎草堂出来原路返回,再根据指示牌和当地一位老奶奶带路,我们到了一片茶山下。茶山隔着一条小过道,就是阳明温泉山庄。好天气让所有的感官都畅快地打开,阳光穿过云层,不猛烈,在绿意间,眼前景象是江南独有的大气和温柔。

(4)、(3)赞扬历史上的“异端”行为(肯定改革、农民起义、寡妇再嫁)、倡导变革。

(5)、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使庸、调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杨炎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盖十年而一值。

(6)、第16讲  阳明心学是儒家的“新教改革”吗

(7)、从并税改制到又一次杂派高潮的“周期”,与所处王朝盛衰阶段有明显关系。王朝治世吏治相对清明时,这一周期较长,改制的积极效果也持续较久。王朝衰世吏治腐败,周期就会大为缩短。唐初租庸调并徭役为丁庸,维持了较长时间,但唐中晚期的两税法就衰败得非常之快。仅十年左右时间,弊端即已丛生。正如陆贽所说两税本以大历以来农民负担最重的一年为标准,把大量临时杂派并入其中,而本来这些杂派财政如果好转是有可能减免的。如今并入常税,已是“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然而很快,两税之外又出现了“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等临时加派,成为经常的附加税。而且代役税已并入两税,很快又另有以召雇为名的征役,以和市为名的科配。陆贽认为这都是并税改制惹的祸。上引黄宗羲的话也表明,从一条鞭到倪元璐税改,并税引发新杂派潮的周期越来越快了。

(8)、次一个是黄宗羲,他是浙江余姚人。思想家、史学家。古代的浙江人都很彪悍,黄宗羲也如此,老爹被宦官杀害,结果他在19岁那年只身潜入北京城,用一枚铁椎报了杀父之仇。清兵入关之后,他也招兵买马要反清,但终究读书人能量有限,没成。

(9)、化安山不仅是黄梨洲隐居著述之地,还是黄氏家族墓地所在。黄尊素墓就在虎山北坡,与黄宗羲墓遥遥相对,长长的墓道尽头两侧各有三个石兽肃立,更显庄严。

(10)、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矢志反清,但又都是读书人,显然军事上没啥特别的才能,不能像韩信、岳飞那样力挽狂澜,所以最终都输了。但作为读书人,他们又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先锋。譬如王夫之,就曾说王阳明(即蒋介石最推崇的王守仁)全是在扯淡,他的学说完全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

(11)、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12)、考研资讯:考研导学班|311信息汇总|333信息汇总|专业课二参考书 | 专业课二导学课 | 院校汇总 | 经验谈(持续更新中)| 音频栏目 |

(13)、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14)、没走多久,扭头便看到一条小道直通向前,道路的岔口有一座方亭,亭中立一石碑,走近细看,这石碑上刻的是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撰写的《梨洲先生神道碑》,介绍了黄宗羲的生平事迹。

(15)、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地丁合一=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杂派

(16)、“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17)、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18)、黄盖:三国时吴国将领。与周喻用苦肉计,诱曹操受降,用火破曹。

(19)、宁波出发:宁波—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余姚S33—S318—温泉路—阳明大桥—龙虎草堂(阳明温泉山庄周围)

(20)、(3)批判与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活力;

3、黄宗羲生平简介

(1)、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2)、(乙部)中国文化的互补结构——儒、道、法、墨

(3)、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

(4)、走上小道,蓝天、绿树,梅花就开在头顶,将人拢在独特的暗香和气韵之中,说来奇怪,几十株高大的梅花层层叠叠,竟丝毫没有给我热烈和喧闹之感。往前走几步,一抬眼,我们看到小道的尽头便是黄宗羲墓。

(5)、现代学者秦晖在他的论文《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中总结出的定律。内容是: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层层剥削;不管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200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湖北省人大代表讨论时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怪圈。”并郑重表示“共产d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6)、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到第7位。

(7)、第46讲   江湖是体制外的主流社会倒影吗

(8)、宋朝那位张三丰是位武林高手,明朝也有一个有名的道士叫张三丰。

(9)、(3)提出“工商皆本”理论,反对重农抑商。

(10)、●泗门,黄家埠,朗霞,低塘的朋友再也不用羡慕市区的人了!因为......

(11)、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

(12)、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13)、除此之外呢?就是他自己介绍的,能够一日千里,这大概就是神功了。当然是他自己说的,没经过权威机构证明。

(14)、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15)、第29讲  各路神仙无所不在,谁说中国人不信教

(16)、杭州出发:杭州—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南线—余姚/慈溪/S213出口离开—S33—S318—温泉路—阳明大桥—龙虎草堂(阳明温泉山庄周围)

(17)、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18)、上海出发:上海—沪昆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沈海高速—庵东/周巷/杭州湾新区西/长河出口离开—芦庵线—余慈连接线—余姚市区—龙虎草堂(阳明温泉山庄周围)

(19)、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 20集训营喜报 | 凯程暑期集训营 | 特录班 | 暑期集训营开营 | 百日集训营 | 雏鸟班集训营 | 环境营 |

(20)、黄梨洲先生在弥留之际,都不曾忘记“从俭而葬”,在临终前四天,他给孙女婿万承勋的信中写道:“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4、黄宗羲简介300字

(1)、细看碑记我们才知道,这座寺庙古名化安寺,王阳明、黄梨洲两位先生曾驻于此,参政陆相曾讲道于开口岩,黄遵素和黄宗羲父子也曾在寺中读书、讲学和隐居著述,后来毁于山洪。2012年,台胞陆章铨先生叶落乡梓故里,捐资重建,定名“佛光寺”。

(2)、“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曾经有一次王征南点了一位恶少的穴。导致这位恶少数天都不能小便。等王征南解了穴之后,才恢复正常。又有个牧童模仿他打人的方式,结果把人打死了。王征南过来看了一下,说,没事,只是打到晕穴,过一会就醒。果不其然,这个人很快就醒了过来。

(4)、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5)、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6)、据考证,现传本《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南宋时的传刻本(嘉定六年,1213)是目前传世的最早刻本,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历代许多数学家都曾为此书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李淳风等人所作的注。《周髀算经》还曾传入朝鲜和日本,在那里也有不少翻刻注释本行世。

(7)、龙虎草堂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黄梨洲曾隐居于此。

(8)、{秦晖简介:生于1953年12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秦晖主要研究农民史(土地制度史与农民战争史)。自80年代后期他转向研究经济史(主要为古代商品经济史及中外比较经济史)。90年代他致力于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在结合社会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学,包括狭义农民学(对农民、农业与农村社区的研究)与广义农民学(农民国家、农业文明与传统社会及其演进、改革与现代化的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乡村调查,主编了《农民学丛书》首批六本。目前研究的重点:历史与现实中的农业、土地、农民问题,前工业社会的不同模式,农民社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9)、第30讲  为什么中国人对宗教是“不讲信不信,只问灵不灵”

(10)、第15讲  “存天理,灭人欲”,究竟什么意思

(11)、最后,没有找到建文帝,张三丰也没有请到。但朱棣做戏做全套,征调了三十万人,花了巨资,在武当山修了道观。武当派这才兴旺起来。

(12)、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13)、那么如何预防步入“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呢?有教授认为,第一要对农民实行对等的国民待遇,第打破以往的“城乡分治”模式改成“城乡一体化”样式。政府应该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比如在农村交通,农村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问题上提供服务。第三要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富裕起来,只有让农民富起来了,农民的税负率才能有所下降。

(14)、“这里过去对面200米就是他父亲黄尊素的墓!”返回到墓道的岔口,在这里打扫的老伯热心地给我们指路。

(15)、(丙部)中国文化的信仰结构——儒、道、佛三教

(16)、我是赞成在一定条件下“并税除费”的,因为当前“税轻费重”之弊的确十分突出。但应当强调的是:“并税除费”决不是治本之策,而且如无其他改革配合,它的“治标”效果也不能期望太高,甚至在某种制度环境下它的中长期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的教训不少,财政史上所谓的“黄宗羲定律”就很发人深省。

(17)、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8)、“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原君创作背景《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当时黄宗羲五十四岁。向远处看,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地主、市民阶级日趋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也就渐积渐多。表现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也就出现了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潮。包括《原君》在内的《明夷待访录》,就是这种社会大思潮的一个产物。向近处看,社会刚刚经历了一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织的历史大动荡:明王朝的覆灭,农民大起义的失败,以及清政权的建立。作为亡国遗臣的黄宗羲,力图追究这场社会大悲剧的原因,《原君》以及《明夷待访录》中其他文章,便是这种探求的结果。

(19)、第18讲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喜欢“外儒内法”

(20)、寺院深深,是尘世的净土,我仿佛看见古人宁静淡远的身影,在习习微风中,伴着空中回荡的诵经声和笃笃木鱼声,读书、静坐、沉思、行走在草木葱茏的小路上。

5、黄宗羲是什么人物

(1)、他两岁的时候,遭“甲申之变”,内忧外患,他的父亲黄宗羲为抗清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以至于黄百家到了成童之年,也没开始读书,六七岁时才开始读些四书五经和句读。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黄百家因此少了传统思维的束缚,而多了一份自由飞翔的野心,反倒比一般人更能接受旁术的训练,他自称“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

(2)、第一段说明古代人君的产生是为天下兴利释害而自己倍受劳苦。用今天的话说是,只为天下人尽义务而毫无私利可享。从这点出发,有的人干脆不愿为君,有的人为了君决不愿一直干下去传之子孙,有的人则是欲罢不能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这样,作者就把许由、务光、尧、舜、禹统一到一个观点上:“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把尧、舜视为天生圣人,把“得乎天命而为天子”的话绝对化,进一步把皇帝都称为圣人,皇帝的一切都冠以“圣”字。如此立论,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作者从人君之职分立论,表面上没有把尧、舜抬到高不可攀的地位,好像倒把尧、舜降到凡人;但实质上是讲尧、舜等古代君主的职分就是专门利人而备尝艰苦,以便和后世人君专门利己的行为作对比,以反引下文。

黄宗羲作品集82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