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词84句精选

苏轼的诗词特点

1、苏轼的诗词特点风格

(1)、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作者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仍执着人生,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2)、苏轼作词时,正当柳永词风靡一世之际。他改变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从力辟柳词开始。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并对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深为自喜。那苏轼词风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呢?历来的评论虽大体相近,却各有侧重,并不一致。有以为“豪放”者,这种说法最多,始见于绍兴辛未(1151)曾慥跋《东坡词拾遗》:“豪放风流,不可及也。”有以为“清雄”者,例如王鹏运《半塘遗稿》。

(3)、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4)、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注4)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毫无疑问,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来确也婀娜委婉。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注5)

(5)、他说,苏轼啊,苏轼,你可别忘了小桥流水的闲适生活呀!

(6)、春日落花时节,是少女伤春的季节。自己无人所托,还不如杨花,有东风照管。寂寞的情绪渲染了这个春天。

(7)、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10)、不要说醉了,没时间看花,不看花,人很快就老了。

(11)、方副院长认为,纵观苏轼(1036-1101)一生创作的2700多首诗和300多首词,可以发现他人生的各个阶段、性情各个方面都得以生动地展现。早年诗中既有对即将开始的仕途的美好憧憬,也不乏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唏嘘感叹。后期的诗词融汇佛教、道家的人生智慧,反映了他最终走出精神困境,达到彻悟境界的心路历程。然而,他在词方面的创作和创新,并由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1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东坡居士吧!讲他一首与他个人而言,或者与整个宋词、词史而言不得不讲的一首千古名作,那就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可是当三十四岁的苏东坡为父亲守完孝之后,丁酉完之后,重回朝中,这时候,意气风发的苏东坡却当头遇到了王安石“熙宁变法”,公认的说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变法思路、变法智慧以及变法的担当精神,那不用说,绝对是超前的。但就因为太超前了,再加上王安石本人又比较固执,不懂得变通,所以他的做法绝对是有问题的。所以连苏东坡这样这么包容,这么变通的人都不能理解。当时苏东坡也是反对d,旧d核心成员,所以在新旧d争的政治倾轧中,本来一片雄心壮志,早年更是意气风发的苏轼苏子瞻不得不自请外放,远离朝廷。

(14)、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你看,他上来就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说什么?这是说打猎的状态。“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苏东坡到密州任密州知州,这密州就在山东诸城,他来密州的时候不过才三十七岁。那么这是第二年,写于第二年,他做密州知州任长,也就是1075年,这个时候他实岁才三十八岁,虚岁才三十九岁么,还不到四十不惑的年龄,他居然说:“老夫聊发少年狂”。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埃!这和苏东坡的心态有关,这和他的性格也有关,他很随意,还没轮到中年,就敢说老夫,就是因为他经常偶而少年偶尔老年。现实生活中呢,埃!又是人到中年,所以他就是那么一个心态很随意的人,不仅心态随意,而且说话也随意,所以他说话老惹祸么。我经常开玩笑的说:“东坡居士其实是北宋第一段子手。”所以换作三十八岁的王安石,绝对不会说称自己为老夫,但是换作三十八岁的苏东坡,他就一会老夫一会少年,所以“老夫聊发少年狂”。

(16)、这都说明,风格不是单一的,风格具有多样性。同样,风格也不是唯一和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吸收的,甚至出现熔铸多样风格于一身一体的情况和现象。苏轼虽未对诗歌风格及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作过集中的专门的论证和阐述,但时常见之于他的诸多作品和评论中。

(17)、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18)、到了苏东坡就可以“以诗入词,以文入词,无事不可入词了”。说实话,苏东坡的这种拓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这使得词最终能和诗一样,甚至最后摆脱了音乐的束缚,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独立意义的文学创作题材。

(19)、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20)、1082年春,被贬黄州期间,苏轼曾经到蕲水清泉寺。《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苏轼借助寺庙前向西流的水来抒发自己不服衰老的人生态度。

2、苏轼宋词

(1)、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在一次打猎活动中,苏轼写下了这首气势雄豪、酣畅淋漓的词。

(2)、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水调歌头》,才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才有了后来豪放词派的辛弃疾、陈亮、刘过、张孝祥。所以虽然豪放词在东坡居士的毕生创作中,词作创作中只占十分之但因为有《江城子》,有《水调歌头》,有《念奴娇》,东坡居士、东坡先生就不愧是开一代风气的千古大宗师。而东坡先生之所以能开一代之风气,能为豪放词派奠基,则是因为他能有包容的心态,绝大的襟怀。所以人生必有胸怀,境界方得超越,这就是东坡先生的大智慧!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6)、1076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7)、黄州虽然是苏轼被贬之地,但是也是苏轼创作的巅峰之地。苏轼的许多的诗词、散文名篇都在此地完成。如果没有黄州的解脱,苏轼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度。

(8)、元丰二年,苏轼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诗文,被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湖州任上被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史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定风波》这首词就是他谪居黄州时所作:

(9)、下面,小编特别精选出苏轼诗词中的部分经典名句,与大家共赏共读。

(10)、但问题是好的改革智慧需要好的执行力呀,好的执行则需要好的团队,好的人事安排与人事制度。但这时候的王安石就脑子一根筋,不懂得调整,不懂得包容。而是发挥他“拗相公”的本质,一意孤行,任人唯亲,也不是人人为亲,任人唯信。谁拍他马屁,谁说新法好,他就用谁,谁反对,就一切靠边站。所以到最后,不是他的改革主张有问题,改革智慧有问题,而是他的改革操作有问题,他的改革行动中的性格有问题。

(1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12)、1084年,苏轼从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随后写下了这首哲理诗。

(1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14)、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5)、此词作于1082年末或1083年初,定慧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初居之地。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来表达自己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的境界高妙,被评价为“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16)、除了文学艺术,在生活层面,他也是样样精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对吧!衣食住行,吃的上头,不用说,美食家。衣服,那个东坡帽,就他发明创作的,然后除了东坡肉啊,东坡羹啊,这些菜之外,他还是茶道的大师。

(17)、春光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残花满院。女子疏于打扮,一切景物都是愁的来源,而又无人倾诉。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18)、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9)、也正是苏东坡有这样的人格特点,他的词也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其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

(20)、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还有很大的争议,大概是被贬之后的作品。

3、苏轼诗词的哲理性

(1)、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2)、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3)、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4)、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5)、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6)、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

(8)、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9)、不久,苏轼被捕解京,送入狱中。在这期间,苏轼写下了两首诗给弟弟,这是第一首。全诗写自己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兄弟的棠棣之情,十分感人。

(10)、苏轼一人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千家万户,笼罩在春雨之中。

(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12)、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但是这首唱和之词却远超原词,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经典。

(13)、所以他虽然借魏尚与冯唐的典故,写出对现实,对仕途坎坷,对命运的不满,但不满的身后,更多的是期望,是超越。所以你看他最后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何等的积极乐观啊,他只是一个文官,只是一个文官太守,却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要“西北望”,要“射天狼”啊!这又用了一个典故,平抑之中,典故就蕴藏其中了。这用了《楚辞·九歌》中的典故,“长矢兮射天狼”啊!而“西北望”呢,则精神远寄范文正公啊!当时北宋面临两大边患,一是东北的这个辽,也就是契丹人的进攻;一是西北的西夏,也就是d项人的威胁。范文正公当年以一介文士独守西北,在升为一代文忠的同时,堪为一代儒将。苏轼也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担当,也有这样的人生理想。所以他的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样的杰篇,情怀全出啊!一种豪放之气充斥天地之间,所以对比范文正公的《渔家傲秋思》,对哇?虽然也有“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豪放,但到最后结片却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啊!所以范仲淹以边塞入词,真是拓宽了词的创作范围,还没有激发出真正的豪放词风。所以连夏承焘先生也认为范仲淹的《渔家傲》,只是起风气之先,是一个引子,但豪放词风真正的形成那是到了苏轼苏东坡,到了他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15)、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16)、所以“牵黄擎苍”之后就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也是汉代羽林军的貂鼠装束。“千骑卷平冈”形容会猎气势之大。“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又体现东坡居士的豪情与才气了,所谓“倾城随太守”,大家倾城而出随太守出猎,可见东坡居士的万众瞩目。既然有这种主角的光辉,那就要有主角的担当和行为啊!

(17)、谈及唐代著名的文人雅士,不难会想到王维、李白、杜甫,他们才华横溢,多通过诗作抒发自己的格调与抱负。宋代的科举制度逐渐发达,朝廷重视文教,于是产生了一大批“文化伟人”,他们集官僚、文人、思想家为一身,在各领域作出卓越成就。毋庸置疑,苏轼可谓其最大代表。

(18)、方笑一讲师从苏东坡的人物画像及签名笔法开始讲起,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结合东坡先生一生的经历及作品,回顾东坡先生的一生,展开一次全新的旅途。

(19)、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肠断:一作“断肠”

(2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4、苏轼的诗词特点,四字形容

(1)、所以东坡居士的创作你看他仿佛都是随口道来,但其实其中都暗藏学问,这就是蕴化的本领。不想那些自留地诗人动不动就要卖弄一下技巧,卖弄一下虚文。

(2)、穷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3)、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5)、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6)、(2)《定风波》为例,看苏轼的词风和人格魅力

(7)、寒食节过后,格外想家,可又不得归家,但苏轼是达观的,他说: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8)、凄然思往事把盏话新凉——苏轼《西江月》赏析

(9)、1082年春,苏轼和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该词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来抒发自己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上片主要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洋溢着豪迈、豁达、乐观的生活信念。

(10)、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脚步吧?想必春天来到之时,柔风一定会先吹下梅花。 

(11)、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12)、词的上阕写暮春的景象:花落残红、杨花漫天、芳草萋萋。下篇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写得比较哀怨,是苏轼中比较少有的。

(13)、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14)、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15)、武大的樱花开了,这是一个好消息,相信还预示着更多的好消息。

(16)、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17)、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18)、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19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19)、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2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

5、苏轼写的诗

(1)、本报推介的100多位名师现在积极活跃在各省市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大多数成了当地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有不少人成了有全国影响力的学者、名师;还有好多已经成为校长、教育局局长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本报推出的数百位优秀学生作者,如今许多已经在学术界展露头角,很多已经成了文化传媒界的佼佼者、行政领导、商界名流。他们对学子读写报社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是我们报社同仁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2)、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4)、所以在整个北宋文人d争中,这种包容之心,调整心态是极为难得的。旧d中唯有苏东坡,新d中呢,唯有这个王安石的学生,陆游的祖父陆佃具有这种包容精神,十分难得。所以回头来看,苏东坡为什么能写出豪放词来,能写出《密州出猎》来,能在密州任上,在这个政治坎坷中,仕途不如意中,创作出千古不朽的《江城子·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望江南·超然台作》、《水调歌头》,我个人认为这都和他善于自我调整,自我超越,在命运面前自我超越的这种大襟怀、大智慧有关。

苏轼宋词84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