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十二章重编149句精选

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1、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朗读

(1)、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2)、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1)、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13)、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14)、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5)、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6)、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体现孔子治国理念的句子是                   ,                  。其中,“来”是对外政策,“安”是对内措施。

(1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2、孔子的论语十二章重编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3)、(赏析)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4)、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7)、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结合你的学习生活,选择一个方面谈一谈。(4分)

(10)、文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了各自志向:“          ,            。         :‘         !’          ,            ?”

(11)、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12)、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13)、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14)、“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5)、(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16)、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8)、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9)、“克己复礼”是强迫自己遵行各种礼法,这是仁的内在修炼方法;“爱人”是跟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相敬相爱,这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因为遵行各种礼法,所以表现得彬彬有礼、敦厚可亲,能够跟所有人和睦相处、相敬相爱,那么世界的仁就实现了。

(20)、早期的“仁”字的写法是“忎”,后来逐渐转变到现在的“仁”,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能看到“仁”字的核心含义中包含着多个人,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概意思是人与人相亲相敬。指的是仁道,仁政。孔子则在过去的基础上为“仁“字赋予了一种道德原则上的丰富含义。

3、孔子的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8)、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2)、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          ,          ,        。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很多人认为这好像明显是一种理想,近乎于永远不可能实现。儒家的仁,永远都是在路上,只能努力去践行,尽量去接近。真的是这样吗?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8)、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19)、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20)、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4、孔子的论语十二章肱

(1)、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3)、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4)、另一处是《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6)、“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7)、范文来了!|2021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汇总:范文、素材……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9)、(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比及:等到。且:连词,并且。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12)、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13)、最新解析+优秀标题+误区+提纲|2021全国高考作文题大集合(你要的都有了)

(14)、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5)、(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16)、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1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8)、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持:扶持。颠:跌倒。扶:搀扶。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兕:独角犀牛。柙:关猛兽的笼子。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匣子。

(19)、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5、孔子的论语十二章原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孔子在回答弟子问题时,曾回答过什么是仁,但不同的弟子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4)、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5)、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6)、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9)、《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根据甲文写出三个。(3分)

(10)、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都是虚数。

(13)、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16)、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17)、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18)、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19)、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20)、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5)、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6)、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8)、(赏析)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9)、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0)、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他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7)、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18)、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19)、用“/”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20)、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先王:指周之先王。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1)、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2)、(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9)、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10)、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11)、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1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4)、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15)、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6)、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17)、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8)、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0)、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2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赏析)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的论语十二章重编149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