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格律平仄格式121句精选

七言绝句格律

1、七言绝句格律在线检测

(1)、违反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唐人偶尔有不粘的律诗、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但是不足为训,因为一般的律诗、绝句总是粘的。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唐人虽也有个别失对的情况,那或者是模仿“齐梁体”(律诗未定型以前的诗体),或者是诗人一时的疏忽,后人是不能引为口实的。

(2)、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

(4)、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5)、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6)、贺d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建d丰功国富强,六中全会再宣扬。脱贫摘帽期圆梦,挽袖缠云政整装。绘制蓝图催奋进,探寻宇宙促炎黄。运筹帷幄迎征战,壮志雄心永闪光。

(7)、第三种七言绝句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

(8)、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9)、(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1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1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3)、万象更新能阅读,千条短信可尝鲜。欢歌笑语随心点,拍照修图任尔牵。震耳鞭声来梦境,香腮粉色靓仙篇。虽无友友门庭过,却也机屏乐趣全。

(1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17)、(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8)、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相重相间交替用。七言绝句每句四个节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2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19)、在格律诗写作中,有一种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是可以改动的,而第二四六个字是不许改动的!而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所在位置,是绝对不可以动的。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七言绝句格律平仄格式

(1)、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凡是不合于这里所讲的都是变格,在第六讲里还要谈到。

(2)、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3)、(1)平起仄收式(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5)、(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6)、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

(7)、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

(8)、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9)、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10)、(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11)、正格平起式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4)、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古时文人墨客满腹经书,文采超然,有感而发之际留下了无数的千百名篇,直至今日都还被诗人传颂学习,很多人对诗词感兴趣,下面分享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1(1)平仄脚

(15)、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

(1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7)、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为“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18)、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9)、(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0)、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3、七言绝句格律基本规则

(1)、偏格仄起式两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2)、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由四个七言句组成的诗体称为七言绝句(七绝),总计二十八个字。

(5)、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6)、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7)、 汉字的仄声不仅仅是上声和去声,还涉及到入声,较复杂。一些看起来是平声的字,如“白”“学”“杰”“蝶”“独”等,实际上是属于入声,归为仄声类。因此,拿不定的字最好查一下韵书。

(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10)、(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12)、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二句称为“首联”,四句称为“颔联”,六句称为“颈联”,八句称为“尾联”。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15)、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

(16)、(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7)、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8)、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9)、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0)、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少见。

4、七言绝句格律

(1)、第三种七言绝句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

(2)、因此,看网上的朋友写一些格律不通的“近体诗”。一方面欣慰居然还有人好古,另一方面也遗憾他们不能“好”得更好一点。

(3)、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七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

(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一作:深闺)

(5)、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6)、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7)、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8)、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9)、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凡是不合于这里所讲的都是变格,在第六讲里还要谈到。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12)、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

(13)、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水平却一般。

(14)、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15)、(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6)、(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7)、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18)、(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9)、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0)、(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七言绝句格律检测

(1)、例:七绝·劲草(新韵)疾风刮倒仍爬起­,暴雨摧残复再生­。冬季身枯根尚在­,|雪溶重又把春迎­。作者:山间月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的歌谣中。这就是逐句押仄声韵的《豫州耆老为祖逖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6)、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7)、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8)、(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9)、(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0)、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1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2)、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

(13)、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第二种七言绝句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脚,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15)、(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6)、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17)、 首句入韵格式,第四句尾字是韵脚,要求押韵;首句不入韵格式,第四句尾字是韵脚,要求押韵。而且非韵脚(有人管他叫白脚)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和韵脚同韵,同韵了就叫做撞韵了,是不允许的。每一句中都不可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韵母的字,出现了就叫做挤韵,也是不可以的。比如韩愈的《七绝·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撞韵了,因为处和韵脚字酥,无,都同韵。又如王安石的《七绝·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但撞韵了,还挤韵了,而且挤得还非常严重!因为岸和韵脚字间,山,还同韵,所以说他撞韵了。“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山和山挤韵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江南岸三个字挤韵了。以上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名家写出的名篇,也不过如此!写诗有法,但不能拘泥于法!如果把所有的诗病都牢记于心,那你就写不了诗了,只能去当诗词评论家了!

(18)、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五言格律表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七律跟五律一样,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特别是末两句,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1)、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所以次序应该改变一下。第一种七言绝句是:

(2)、   在格律诗写作中,有一种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是可以改动的,而第二四六个字是不许改动的!而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所在位置,是绝对不可以动的!要注意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必须保证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个字就不可以改动,因为一改就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了,就是三平尾了。“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个字也不能改动,一改就变成三仄尾了!另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三个字,也不许把平改成仄,因为一改就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了,属于孤平,是不允许的。如果第三个字只能用仄,那么就要想办法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就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了,就不是孤平了,这种方法就是常说的拗救。

(3)、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5)、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6)、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江南一作:江湖;纤细一作:肠断)

(7)、(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例:七绝·赠画家鲍景余(新韵)不负寒门廿载功,如今妙笔已扬名。只缘心有凌云梦,情寄丹青苦画鹰。作者:山间月

(9)、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10)、(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12)、注:用红色字体标出来的地方是要押韵的,打方框的地方表示可平可仄。一般来说五的平仄是不那么严格的,但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此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

(13)、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14)、七言绝句不要求必须有对偶句,但不是不可以用,用了更完美。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用了两个对偶句。

(15)、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

(16)、 格律中还有拗救的规律,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不在这里介绍。

(17)、例:七绝·感时(新韵)一代为官三代富,子孙不用再扛锄。只因未有翻云手,故勉骄儿苦念书。作者:山间月

(18)、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水平却一般。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

(19)、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20)、(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所以次序应该改变一下。第一种七言绝句是:

七言绝句格律平仄格式121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