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谚语有哪些66句精选

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谚语

1、天气的民间谚语有哪些

(1)、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再点击“关注”,然后点击“设为星标”这样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大蒜辣椒行情!大蒜辣椒农技!农业政策资讯!农业致富绝招!

(2)、时代不同,石臼、磨子、米囤、春花等,现在的年青人都也不大知道了,愿这些顺口溜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3)、老农说:“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签问神仙”,这回知道看什么了吧!看早晨的朝霞,看中午的阳光,看晚上的月亮,看这天雨水,通过老祖宗留下的农谚,预兆了来年的天气情况,知道了来年干旱或者多雨的情形,大家说是不是很有意思。老人说:“八月十五早看天,来年不用问神仙”,看什么?到底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4)、阳春三月天,出门乱穿衣 到了春意盎然的三月,放眼望去,满大街上人们的穿着几乎集冬装、春服、夏衣于一体,一派混搭。一些人穿着两用衫、夹克,一些怕冷的人仍穿着羽绒服、滑雪衫,而一些年轻后生则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连衣裙、T恤。这风景着实令人有点懵。

(5)、 A.树梢低头  B.小鸟鸣叫  C.蚂蚁爬树   D.鸡飞狗跳

(6)、种庄稼要因地而宜。高的地方种芝麻,低的地方种豆子。

(7)、"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二寒潮节。”

(8)、这些幽默的韵文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作者所写,其预测全年气候转变,并以周边的事物预测天气阴晴变化。其虽然并一定真确,但却提供了较为可信的天气变化预报给人们,让人们可以作出准备。

(9)、未蜇先蜇,人吃狗食 “惊蛰”未到,先打春雷,预兆当年风不调雨不顺,将是一个歉收之年,人们只能与狗争食了。

(10)、下列现象不能记录在“我的天气日历”里的是(  )

(11)、三月晒得田发白,青菜全变麦 如果在三月里因干旱少雨而将农田晒得发白,将影响庄稼的长势,使青菜长得像麦苗一样细小。

(12)、指人的头部是最容易散热的部位,冬天气候寒冷,不可不戴帽子保暖,棉袄的保暖功能甚至不及帽子。

(13)、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14)、小叶:“今天看来像是个暗天,很温暖。”小黄:“是的,比昨天好多了,昨天有点凉。”小叶:“据说下午是阴天,会刮东风。”小黄:“希望不要下大雨。”

(15)、说明: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16)、农谚。流行于江浙和华北地区。在谷雨前后要种植瓜和豆子。

(17)、二月勿把棉衣拆,三月还有桃花雪 不要过早地在二月份就把棉衣拆洗、收藏起来,即便到了三月份桃花烂漫时,老天爷都还可能会下雪。

(1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以后不再下雪,“谷雨”以后不再下霜。

(19)、③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0)、还有的说:“中秋雨,冬节晴”,六个字一谚语,通过中秋节这天的雨水情况,预测到冬至时节天气晴朗,恰恰是秋分时节对应到冬至时节,预示天气变化。

2、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谚语有哪些

(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下雨的话,不会下太久,白天肯定会晴;但是晚上下雨就恰巧相反,晚上的雨一般会下一夜。

(2)、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倘若“清明”节气无雨或少雨,那么,人们就将迎来一个相对干爽的黄梅季节;倘若“清明”节气雨水较多,那么,随后的黄梅季节就将雨水不断。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将农业谚语、气象谚语等充分结合运用,以此来促进农业的生产。当然,一部分的谚语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缺乏科学依据,对此,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辨别。对于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我们应该抱着“吹到黄沙始到金”的心态,加以扬弃和继承。

(4)、尤其是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老祖宗们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总结积累了大量的农谚俗语,用来指导和预测天气变化,预测粮食丰收与否。正如农谚云:“八月十五早看天,来年不用问神仙”,到底看什么?有什么预兆?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一起畅谈分析。

(5)、②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6)、吃过早饭,我们可以仰望天空,看看是太阳高照还是乌云遮日。通过天气情况,预测来年天气干旱或者洪涝情况。

(7)、综上所述,七月十五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预示着秋天干旱和雨水情况,无论是连续阴雨还是持续干旱,都不利于庄稼成熟,秋天丰收。

(8)、许多老一辈的人都能说上几句海丰特有的谚语,特别是在农村的老人,更是能随口而出。近日,我们栏目组采访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谢汉成,他多年来对海丰的“农谚”颇有研究,早年支过农、下过乡,在农村期间,谢老师经常与当地老农接触,闲聊中,经常听他们讲些谚语,觉得很有意思,便有意识地记了下来。

(9)、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10)、正如农谚俗语所说:“八月十五老沾天,麦子出在泥巴田”。也就是说八月十五这天,如果是阴雨连绵,雨水不断,天空雨水连成一片,那么麦子发芽时,地里积水多多,泥土湿粘,呈水涝状态。也可以看出在农历八月底到九月初,多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因为此时正是秋分、寒露和霜降时节,恰是小麦发芽生长阶段。

(11)、老话:“七月十五落一沟,毛毛细雨滴到秋”。“落一沟”是什么含义呢?简单理解,是说出现降水,落下雨滴,能够流满田间地头的小水沟,也说明雨水不是很大。

(12)、二月小猫小狗全冻煞 据说,每年的二月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都要过江与白娘子和小青青斗法,一路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从而使原本春意渐浓的天气急转直变,一时风雨大作、气温陡降,将小猫小狗全部冻死。

(13)、看看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之作,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大人小孩几乎人尽皆知。通过两个节气,预测两种天象,也就是八月十五阴,则正月十五雪,非常形象直观,寓意深远。

(14)、刚才我们分析探讨了八月十五这天下雨,反映近期的天气情况,那么看看来年会有什么预兆呢?

(15)、谚语:“八月十五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可以看出,这句谚语说,如果八月十五这天飘飘洒洒下一阵雨,来年就会出现干旱天气,尤其是来年春夏之交,多是缺少雨水的时候,势必影响夏季农作物健康成长。

(16)、指受到大风袭击的地区,受灾地方是连成一条线的,而发过水灾的地区则是连续的一大片。

(17)、科学家利用______观测天气,发现规律。

(18)、七遍:即是多遍。谷子多锄几遍,自然而然能够结出好米。喻指多付出,自然就会有收获。

(19)、(  )天气的变化规律需要不断观察、分析与总结。

(20)、正如农谚俗语说:“云罩中秋月,雪打上元灯”,中秋节的乌云遮住秋月,那么雪花会降至元宵花灯之上,与上面谚语非常接近,预兆明确。

3、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谚语是什么

(1)、干:这里指不下雨雪。冬:这里指冬至。湿:这里指下雨雪。年:这里指除夕。如果冬至是晴天,这就意味着当年的除夕夜会下雨雪;反之,如果冬至下了雨或雪,就预示着除夕将是晴天。

(2)、天气谚语是千万年间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很多能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暗合。但因为受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3)、四月田鸡叫得响,田里好划桨 “田鸡”即青蛙。四月里若蛙声鼎沸、此起彼落,那么,当年的雨水将会又多又大,以至于可以在大田里划船。

(4)、解释: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5)、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处于赤道地带,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地带的气候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终年均是酷热干燥,反之,印度次大陆与西太平洋地带则长年处于雨季,其日间的天气变化较少。

(6)、首先,要早早起床,寻找到空旷的地方,等待东方日出之时,看看有无云彩,是什么颜色,有没有火烧云。

(7)、清明晴,谷雨淋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 4月5日前后;“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4月19日至21日之间。经对气象变化规律的长期观察,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即:若清明节天气晴朗无雨,那么,到“谷雨”节气这一天便会雨淋淋。

(8)、那句“上看初下看十六”的谚语,也有人认为是误传,应为“上看青山,下看日落”,读音相近,意思不同,此句意为早上要看远处的山是否青青,下午要看太阳是否下山,作为判断明天是否会是好天气。

(9)、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枣枝芽蕾炸裂,说明春来气温已经达到基本稳定的高度,栽种棉花的季节就到来了。

(10)、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0~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5~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11)、谚语并非华容所独有,但华容“土”谚语实属土生土长,确有其特殊的“土”味。它来于民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其中以论农事、气象、教化为主体,主要反映百姓日常生产生活,集中群众生活经验和聪明才智,体现不同时代特征和古朴民情风俗。语句定型,多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押韵好记,精炼生动,含意深刻。巧用之,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效果。——论四季农事的“土”谚语,在农民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较频,十分得体。如:1、“秧儿栽得正(念den),等于淋哒粪。”意指农作物移栽秧苗时应栽正插稳,这样成活快,长势好。是为农业生产窍门之一。2、“脚脚(念jojo)捅(念t6ng)到底,担谷六斗米。”此言显然有点夸张。意指用脚给禾苗除草松土时,要用力踩进泥里,这样能使禾苗长势好,将来可获丰收。3、“有秧不栽一把,冒秧不栽一根。”意指栽稻谷秧苗时每蔸要粗细均匀,不能因秧苗储量多少而影响蔸口粗细。是为种稻丰产秘诀之一。4、“生根的要肥,长口的要吃(念qi)。”意指所有生根的植物都需要肥料的滋养,所有长口的动物都需要吃东西。揭示了生命的基本需求。5、“到(又说‘过’)了惊蛰节,亲家(念gā)有话都到田坡干子上说。”意指到了或过了“惊蛰”,即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人无暇在家休闲,即使儿婚女嫁大事也只能在田间地头商议。体现了农人以农为本、不误农事的态度。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意指农人如果因懒惰、弱智或其他原因而耽误了一时的农活,田地就会耽误农人一年的收成。以此告诫农人不误农时,精耕细作。7、“扫帚(念cǔ)响,粪堆涨。”意指勤扫垃圾,方可积肥。用语极为简洁,且前后押韵,富有乐感与动感。8、“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说用兵之法,防洪之道。实为千百年经验之总结。9、“会种田的种一丘,不会种田的种一洲。”意指会种田的人就会种好秧田,不会种田的人就只能种大田。也可喻指办事要抓基础和重前提。10、“春比粪堆,秋比谷堆。”意指春季要多积土杂肥,多给禾苗施肥,到了秋季就会有好收成,自有谷堆可比。可惜近些年来不少种田人已逐渐丢失了积土杂肥的优良传统,喜欢图简单省事滥用化肥。——论气象的“土”谚语,是华容人世世代代认真观测思考、科学总结的结晶。用以预测天气,指导生产生活颇有现实意义。如:11、“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此谚运用了夸张手法。意指冬天打雷预有严寒,要特别注意保护家畜安全越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2、“六月雨儿隔田坡。”此谚揭示了湘北地区夏天下雨区域性十分明显的特征。13、“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此谚揭示了本地酷暑和严寒的季节特征。人们可因此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防暑避寒。14、“过哒七月半(古历),看牛伢儿往田坡里钻。”意指到了古历七月半,天气渐冷,看牛伢儿设法寻找避寒之所。此谚较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15、“三九四凌破碓口。”意指到了“三九”、“四九”时期,天气特别寒冷,连坚硬的石碓都可凌破。虽为夸张,但极能说明事理。16、“水缸湿,盐缸潮,不久就有大雨到。”意指大雨来临,因空气湿度大,会使水缸和盐缸外面上潮。这是过去农家观测和判断天气的方法之一。17、“夏无三天雨,春无三天晴。”是说夏天多晴,春天多雨。这是华容天气的季节特征之一。18、“天上起哒鲤鱼斑,禾场晒谷不用翻。”是说天上出现“鲤鱼斑”状之云,预有烈日高温,晒谷易干。19、“立春要晴,谷雨要淋。”是说“立春”节那天要天晴,“谷雨”节那天要下雨。这样,才能风调雨顺。此谚虽与天气所致结果有偶合现象,但不尽然。——论教化之道的“土”谚语极多。大多语言结构形式多样,内容非常丰富,说理十分深刻。有不少可谓经典之谚。如:20、“天养人,胖堆堆(念dēi);人养人,皮包骨(念gui)。”是说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生活的作用十分重要。有“靠天吃饭”之意。2l、“饱汉不知饿汉饥,骑马不知步行人。”比喻条件优越的人不知条件较差的人的疾苦。22、“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前句为后句铺垫。说明“好”妻能给丈夫和整个家庭带来幸福。是言“妻”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3、“有钱的吃挺糕,冒钱的看到挺。”“挺糕”是华容一种古老的风味小吃。此谚比喻有钱者可享福,无钱者只能看到别人享福。是与“金钱至上”或“金钱万能”说相近。24、“小里偷针,长大偷金。”比喻一个人从小犯小错,若不加以改正,长大就可能会发展犯大错。以此告诫世人防微杜渐。25、“三句好话,当不得一马棒。”是说有时教育人,在方法上要有讲究,一味的好言相劝也是不行的,要开展一些必要的批评教育,甚至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育人效果较好。26、“猪养的怕刮,人养的怕打。”是说适当的惩罚于畜牲和人都是有惩戒之效的。27、“吃不穷,穿不穷,划算不好一世里穷。”是说做人要会划算,特别是会理财,否则,就会穷一辈子。28、“字要写(念xiǎ),拳要打。”是说“练习”在取得成效之前的重要。29、“一尺不补补尺五。”本指衣服小破不补,会发展成大破则需大补。比喻处理问题要及时,否则,将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0、“天干三年,太阳是宝。”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3l、“男的在外面(念lóu)走,看的女的手。”是说从男人的衣服、鞋帽等穿着上,可看出女人手工的精巧,包括制作、缝补、浆洗等。体现了旧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规。32、“笑人家(念gā)的前,落人家(念gā)的后。”是说做人不要取笑他人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短处,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落后于人家。33、“好打架的狗子冒得一张好皮。”比喻喜欢惹事生非,与人不和,且天性好斗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此谚比喻贴切,非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34、“粑儿好吃(念qi),磨儿难推。”比喻胜利的果实好享受,但获得的过程十分艰难。是为教育世人珍重劳动、热爱劳动、努力劳动。35、“种田怕打草,读书怕过考。”旧时种田人多穷,无钱买化肥,世上也很少有化肥可买。于是,种田人只能到洞庭湖边去打野草作肥料。打草时,常遭风吹雨打,蚊叮虫咬,大多寝食不安,自然是件极辛苦的农活。过去读书人亦多穷,赶考路遥,大多徒步,且试题难,监考严,结果于人生十分重要,也是一件既辛苦又可怕的事。因此,将“打草”与“过考”相提并论,是有其道理的。此谚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十分鲜明。36、“人要人抬举,树要土壅(念mèng)根。”用后者之理来衬前者之道,说明人与人之间相互抬举是何等重要。37、“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这可能是近年创造的新谚,意思十分明了,是说群众的先进与落后,完全受干部的影响。体现新时期d和群众对干部形象的严格要求。38、“新开的茅厕(念sǐ)三天香。”比喻某些人做事龙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用语相当幽默风趣,极富讽刺意义。39、“生肉贵,熟肉贱。”比喻某些人只看重原料,不看重成品。用语简洁明了。40、“甘蔗冒得两头甜。”比喻多数事情利弊相兼,不可求全。告诫世人既要享受幸福,又能承受疾苦。华容“土”谚语,内容繁杂,分类较多,民间蕴藏十分丰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华容人又会不断地创造出一些新的“土”谚语。无论新旧,这些“土”谚语毕竟是汉语特别是俗语的一个重要门类,多为劳动人民所辛勤创造和自觉传承,是值得语言和民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的。

(12)、谚语云:“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放光明”。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是民间两大传统节日,一个是秋天观月、赏月,是月夕节;一个是春天观灯、赏灯,为灯节。两个节日,两两对应,遥相呼应。通过八月十五中秋节天气,预测正月十五元宵节阴晴,体现了老祖宗们的聪明智慧。

(13)、到一个季节,应该如何行事,要注意什么事项,这是时令方面的谚语。

(14)、还有的说:“中秋雨,冬节晴”,六个字一谚语,通过中秋节这天的雨水情况,预测到冬至时节天气晴朗,恰恰是秋分时节对应到冬至时节,预示天气变化。

(15)、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16)、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

(17)、谚语云:“八月十五火烧天,来年是个大天干”。大家可能要问,火烧天是什么样子?火烧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烧云天气,太阳周围的云彩就像烈火一样,熊熊燃烧,火红一片,照红了东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朝霞满天,彩云追日,是个非常壮观美丽的盛景。

(18)、首先,要早早起床,寻找到空旷的地方,等待东方日出之时,看看有无云彩,是什么颜色,有没有火烧云。

(19)、春霜勿露白,露白要赤脚 进入春天后,即便下霜也很少有浓霜,但如果有一天洁白的浓霜覆盖大地,那么,当天的气温就会陡然升高,人们可以打赤脚下田干活。

(20)、春东风,雨祖宗 春天里刮起东风,往往紧跟着就是雨水哗哗。

4、民间关于天气现象的谚语

(1)、综上所述,八月十五这天,如果我们发现太阳高挂,晴朗少云,碧空万里;则预兆着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太阳当空,阳光普照,是个大晴天。

(2)、老人说:“八月十五早看天,来年不用问神仙”,看什么?到底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3)、这些谚语通俗易记,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口口相传至今。

(4)、天气谚语又称农谚,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天气谚语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5)、意为丰收之年,不愁吃穿,会去欣赏、选购珍贵的珠宝美玉;但到了灾年,温饱问题最重要,只有谷粟粮食最为珍贵。

(6)、八月十五早看天,一看阳光灿烂,二看是否出现降水。如果这天阴雨连绵,则会出现以下征兆。

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气谚语有哪些66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