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哲学的慰藉66句精选

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

1、周国平最经典的句子

(1)、一个勇敢的人,在危难中要奋力自卫,或高尚地死亡。但在毁灭性的灾难中,这两者都做不到。

(2)、疼痛难忍,通过服用安眠药入睡,最后喉咙被肿瘤堵住,安眠药也喂不成,只能通过注射杜冷丁,此刻的妞妞牙齿已经被肿瘤挤压错位,肿瘤表面是溃疡,每次疼痛袭来,妞妞总是说:“磕着了”,除了疼痛,还有搔痒......

(3)、道路|人生|沉默|真实|觉醒|尊严|使命|本质

(4)、(1)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5)、必须从一生的最长时间中来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一生坚持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便是持久而巩固的。

(6)、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是更为根本的。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

(7)、可是只要其中一个如果成立,妞妞就不会患上绝症,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完全改观了。

(8)、幸福是一种完美的现实活动。所以,给幸福还要增加上身体的善,外在的善,机遇的善,以免它的活动因对此的缺乏而受到阻碍。有的人说,只要一个人是善良的,即或贫困以至陷于入灾难中,他都是幸福的,这种话,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等于不说。

(9)、生命教育包括体育,以健康的身体为目标。但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体健康,却不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健康有何意义?所以,我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对生命的尊重。

(10)、当基于利益一致时,公民的这种友爱就是法律型的;当彼此信任对方的偿付时,就是想成为道德型的。因此,在这种友爱中,最常出现相互指责的情形,其原因是,它是反乎本性的;因为基于有用的友爱和基于德性的友爱不同,但这些人却企图把二者搅在一起,他们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有用,但却要表现出是道德型的,像善良人的友爱那样,因此,装得彼此信任,造成不单是法律型的印象。

(11)、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就自以为懂了,其实不过是麻木罢了!二是功利心。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太实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弱点。

(12)、德性和其他技术一样,是用了才有,而不是有了才用。

(13)、全书共分为十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灵魂的在场、在维纳斯脚下哭泣、精神寻找形式、读《圣经》札记、中国人缺少什么、向教育争自由、灵魂只能独行、自序辑录、讲演辑录。

(14)、暴躁有三类,即易怒、尖刻和阴沉。暴躁的表现是不能容忍被轻视和挫伤,随时准备报复,易于因偶然的行为和言语而动气发怒。伴随着暴躁的有:性格易于激动,情绪变化无常,计较细枝末节,在小事上痛心疾首。

(15)、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惟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

(16)、有些人们认为我们是由于本性而成为善良,另一些人则认为是由于习惯,再一些人却认为是由于教育。本性上的东西,自然而然,显然非人力所能及,而是由于神的判定而赋予那些实际上是幸运的人。而理论和教育,我想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效力。要通过习惯来培养学生们的灵魂,然后他们才能有高尚的爱好以及憎恶,正如土地须先开垦后播种一样。因为那些按照情感过生活的人,是不会同意和听从理论劝告的。那么,像这样一些人,怎样才能使他们改变呢?一般说来,情感是不能为语言之所动的,而只有靠强制。

(17)、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18)、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曾经担任亚力山大大帝少年时代的老师,共三年。从49岁开始,他在雅典创立自己的学园,主持十三年,直到受控告逃离雅典,不久后去世。因为他喜欢一边散步一边教学,他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关于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讨论了他之前几乎所有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并且对自己的老师柏拉图思想进行了批判。其他是第一个用学者的方式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

(19)、假定灵魂的效用是造成生命,那么,它的德性的效用就应该是好的生命。这就是完满的善,即幸福。

(20)、人们为其奋斗并认为是最大的善的东西,如荣誉、财富、身体好、幸运和权利等,乃是自然的善,但由于某些人的品质,又可能对其有害。因为愚笨的、不公正的、或无节制的人在使用它们时,是不会得到任何益处的,正如一位病人不会从对健康人食物的使用中得到好处,一位体弱者和残疾人不会从健康者和强壮人的装束中得到好处一样。

2、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哲学的慰藉

(1)、《读鲁迅的不同眼光》、《李白与杜甫(内外)》。读这两篇文章感觉更像是一篇。虽然写作年代不同,但都是一部含着厚重友情的笔记,那深藏在字里行间的关于真实的历史和青春成长的记忆。当那些几乎变成历史符号的名人,以一个知交、朋友或亲情的面目出现时,写作和研究,甚至“编辑鲁迅语录”,都是充满了温度的。那些“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那些“在前海西街的那个深院里,常常响起我们愉快而激烈的争吵声”。这些句子,是会让人有落泪的感觉。我也曾在别的地方读到过作者这位朋友的遭遇,但那只是名人的孩子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遭遇。然而,有一天,当他以一个活生生的青年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作者的笔端。这样的反差和感触,那一声一句,欣然与苦闷,更体现在文章之外。

(2)、可惜,在我们的文化中,群体太多时候表示一群人一起冲过树林,将灵魂吓跑。(摘自«隐藏的整全»作者:帕克,帕尔默ParkerJ.Palmer)

(3)、我们听说的自足性,最主要地应归于思辨活动。智慧的人和公正的人一样,在生活上都不能缺少必需品。但在这一切得到充分供应之后,公正的人还需要一个其公正行为的承受者和协同者。节制的人和勇敢的人以及其他的人,每种人也都是这样。只有智慧的人靠他自己就能够进行思辨,而且越是这样他的智慧就越高。只有这种活动才可以说是由于自身被爱。

(4)、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周国平是一个类似于顾城的诗人,但是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周国平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5)、德性似乎是情感的某种中庸,所以,要想在道德方面获取好声誉的人必须在每种情感上保持中庸。因此,做有德行的人是不容易的;因为很难在每一场合中都把握住中庸。

(6)、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7)、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神性的事。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不择手段,只能说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只剩下了兽性,就已经不是人了。

(8)、最后,我觉得书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读后感的结束——

(9)、最后妞妞在喜欢的音乐声中,紧紧抓住了雨儿的手腕,叹了一口气,全身猛烈抽搐一下,停止了呼吸......

(10)、快乐的种类不同,来自髙尚的快乐有别于来自卑下的快乐。如若不是一个公正的人,就不能享受公正的快乐,正如不懂音乐就不能享受音乐的快乐一样。

(11)、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12)、小气的表现是,对于荣誉和不荣誉、幸运和不幸的事情统统不能承受,相反,在荣誉时夸夸其谈,遇小财时洋洋得意,一旦碰到哪怕是最小的不荣誉之事,便经受不住,把任何偶遇的不幸视为了不得的大灾难,因而在一切方面都哀叹、烦恼。此外,这样的人也属于小气者之列:他们把一切忽视和轻蔑都说成是强暴和不光彩,甚至把由于不知道或遗忘而生出的轻视也看成如此。伴随小气的是褊狭、怨恨、悲观和自贱。

(13)、生育者把后代当作自身来爱,孩子是出于自身,而与自身相分离的自身。孩子爱双亲,则把他们当作自身的来源。

(14)、但是关于幸福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却是有争议的。大多数人和哲人们所提出的看法并不一样。普通人把幸福看作某种明显可见的东西,例如,快乐、财富、荣誉等等。其中一些人说是这一种东西,另一些人则说是那一种东西。甚至同一个人也经常在不同的时候把不同的东西当作幸福。在生病的时候,他就把健康当作幸福;在贫穷的时候,他就把财富当作幸福。

(15)、一个恶人,由于没有可爱之处,对自己并不会友好。既然这种情况是极其悲惨的,我们就应尽力避免邪恶,行为善良。这不但会使我们和自己友好,也能使我们和别人去做朋友。

(16)、读完全书,我觉得这本书哲理性思辨性很强,从中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觉得在这个有些浮躁的时代,很多人没有耐心,泡面只需要三分钟但有的人嫌太长,一集40分钟的电视剧也有人快进。我们都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做一个守静的人。静,是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守静,就是守志向、守清贫、守气节。周国平散文集中这样写道:“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想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精神的平静和充实。

(17)、为什么我们喜欢和美貌的人在一起?——这是瞎子才会提的问题。

(18)、教育的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一个人惟有人性健全才能够真正幸福和优秀,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

(19)、来源|周国平(ID:zhouguoping6666)

(20)、一般来说,好奇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这几乎是一个规律,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恐怕也是这样。那些能够永葆好奇心的人不啻是幸存者,而人类的伟大文化创造多半出自他们之手。惟因如此,教育必须十分小心地保护好奇心,为它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思想的星空

(1)、由于必须加上机遇的善,有些人就把幸福和幸运看作是等同的。但实际并不如此。幸运的过度也会成为障碍,所以称之为幸运似乎是不公正的。幸运只应该被定义为与幸福相联系。

(2)、有中等水平的财富,从事合于德性的活动,就是幸福生活。

(3)、来坪山图书馆过最有文化味的周末,29约定你!

(4)、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生命教育如何开展,还需要好好研究,基本内容应该是引导学生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5)、谈到美育,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学各种技能,但出发点极其功利。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掺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6)、今天五月二十五日,据说是我爱我日,所以不管单身还是已脱单,我们都要好好爱自己呀,毕竟只有懂得如何爱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去爱对方~

(7)、短短几天的共读时间,对于阅读这样一本好书,远远不够。诚如“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食物。”就精神食物来讲,《做大师的学生》是一份丰富的阅读菜单,又好像一张纵深的阅读品味提升地图。每每拿起,都会有新发现。

(8)、△《给孩子的哲理》第五章《柏拉图》、第七章《伊壁鸠鲁》

(9)、《各自的朝圣路》序言中,周国平提到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年老之后就不再写文章,他认为自己写书也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无法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的事。所以他认为写书无用,而是改用行动。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

(10)、有人把那些多占钱财、荣誉和肉体快乐的人称为自爱者。这些东西,也确为许多人所追求,被看作是至髙存在而朝思暮想,因此而你争我夺。多占这些东西的人都沉迷于欲望之中,沉迷于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大多数人是这类人,谴责这样的自爱者是公正的。然而,如若所向往的是做公正的事或者节制之类的德性,想使自己高尚而美好,这种人似乎是更大的自爱者,他分配给自己的全都是最美好的东西,他顺从自身的主宰,从不违拗。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爱者,完全不同于应受谴责的那一类人。

(11)、喜欢你用“低调奢华”这个组词形容我的作品,喜欢你这样表述读我的作品的收获:“您对生活天然纯粹的柔情激荡和睿智从容,间接成为了我对生活的坐标。”我觉得你是我的一个知音。

(12)、《安静》是周国平第三个完整的散文合集。99年以来发表的文章都收尽于此。还包括了一些在大学和其他场所做的讲座讲稿。近年来,周国平的书实在是被滥出得太多,作者本人也意识到这种盛名盛景。在 《安静》里,他说:“我当然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找回我自己。”一个开始意识到找回自己的作家,当然是值得期待的,尽管这个过程或许比他当初的成名更加漫长。

(13)、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

(14)、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15)、不要快乐,或所要快乐少于应得快乐的人很少见,因为这种麻木不仁不合乎人的本性。即使其他动物,也要对食物加以辨别,喜欢这一些,而不喜欢另一些。如若有这样一种动物,它什么也不喜欢,对什么也不加区别,那么它就决不是人。

(16)、所以,就诚实的记下,这些读书瞬间的感想,点点的亮光,一闪一闪,或照显出某些混沌;或温暖着当下的心境。

(17)、智慧关涉的是永恒而神圣的东西,明智关涉的则是对人而言起作用的东西。

(18)、人们有充分理由去追求快乐,因为它把生活变得完美,使它成为每个人都乐于选择的事情。至于我们到底是由于快乐而选择生活,还是为了生活去选择快乐,目前且不去管它。两者是紧密相联的,看来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没有现实活动,快乐就不得以生成,而唯有快乐,才能使一切现实活动变得完美。

(19)、图书馆开放第二周,我就火速前来,一口气借了19本书,其中就有您的《周国平集—我的心灵自传》。这几天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读上十几页,您说在这本书,你试图站在一种既关切又超脱的立场上来看自己,看你是怎样一步步从童年到今天,成为现在的这个你的。你在北大求学时与郭世英的深度交往,成为了我在课堂上与学生高谈阔论的细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穿越世俗的深厚友谊,坎坷悲壮的人生命运,读来让我们唏嘘叹惋。

(20)、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

4、周国平简介

(1)、我想,一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现在学校里屡屡发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事件,这里面当然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就是把生命看得太轻,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最后谈德育。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把它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之类。

(3)、《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

(4)、在追求德性的问题上,我们的差错出在自然的途径方面。因为差错既在不及中,又在过度中,而且,我们是由于快乐和痛苦而被移往其中的每一方面的。因为由于快乐,我们犯下恶行,由子痛苦,我们又放弃了善行。

(5)、忽然想到了书中出现的一句话:愿我们既能享受亲情的温柔,又可以承受失去的痛苦。

(6)、在快乐中存在着过度,罪恶就在于对过度的追求,而并不是对必然快乐的追求。所有的人,都要以某种方式享受佳肴、美酒和性爱,问题在于是否以应有的方式。

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哲学的慰藉66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