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内容和观点83句精选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1、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知行之所以能够合在于人自身就有“知行本体”。这个“知行本体”,既是“心即理”之心,也是“良知良能”。一方面,“心即理”表明此“知行本体”自身即为立法原则,赋予了事物以道德秩序与准则,所以要认识这个道理、要行这个道理,无需“外心以求理”,只需“求理于吾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行统合于人的本心。另一方面,“良知良能”表明此“知行本体”本身还是道德认知原则与践履原则,“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见到小孩子要掉进井里了,人当下即起恻隐之心,当下即去援手相救,这就是“本心”的自然显露和发用,就如同见漂亮的事物产生倾慕,闻到恶臭时自然感觉厌恶一样,不需要掺杂刻意的思索,也不需要在思索之后再有意识地采取某种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知和行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间隔。这是道德的直觉、正义的冲动。正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心之理”的心,或者“良知良能”作为人的知、行活动的根本依据,也就是“知行本体”,所以阳明才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可见,知和行是一而二而一的。

(2)、阳明继承了先前的儒家思想,对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重点发挥了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仁民爱物”、荀子的“礼有三本”、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以及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等思想。在他看来,不仅是动植物、自然之物(如石),甚至人造之物(如瓦),因其源于自然,又是人造的且成为人生存的必需品,也都有生命,都要顾惜。他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阳明肯定天地万物都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要求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阳明在《大学问》中指出:

(3)、儒家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的需求又是无限的,为了更好地解决二者的矛盾,儒家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节制人类的欲望,以求得永续的利用。但永续的发展并不是为了人类,儒家强调的是人类的生命的光环,仁者与万物为一体。

(4)、这篇文章中,她将人生与阳明心学的知行统一相结合,特别从做人做事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了深度思考,写出了自己的感悟。读书也是应该有总结才能有收获,有总结才能将书里的思想化成自己的思想,我们也期待大家多读书,多总结。

(5)、《规划师》杂志社                  

(6)、首先,“知”上要转变规划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规划在追逐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同时,更要关注思维提升。因为技术是劳动或操作的经验和技巧,方法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线路、步骤和手段,而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方法。目前,无论是大学专业教育,还是规划机构工作实践都存在重技术应用轻思维方法的问题。另外,规划思维也存在定势倾向,如习惯性思维、从众思维和机械思维等,当前规划必须要摆脱思维定势,并由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图2)。

(7)、明亡以后,清代阳明心学受到打压,但被誉为“同治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一生都崇拜阳明、效法阳明。近代以来,孙中山、蒋介石、杨昌济、毛泽东等都十分强调阳明心学。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就包含有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蒋介石特意把台北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导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也是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忠实信徒,在他的影响下,毛泽东认真阅读了《王阳明全集》,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大致就是按照阳明心学的路子阐述的。

(8)、心学的起源并不是程朱的理学,而是传统的儒学,继承孟子的性善论,所以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能认识到阳明心学的精髓。那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9)、(规划师论坛4)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

(10)、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中国的文学和教育工作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叶圣陶先生为人敦厚,品行高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过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11)、◆“心即理”:最佳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最原本的声音。

(12)、人心和动物心是有差别的,人心有无限的一面,也有有限的一面。人对周遭事物形成经验和知识,这是有限的一面。人心无限的一面在于,我们还有超出现实的一面。比如,人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人的规划却是无限的,人并不是只生活在当下。动物有了安全、食物和健康,就会很开心。但人不一样,保证这三样东西,照样是烦恼不断。比如,我是讲师的时候,就想评上副教授,评上副教授呢?后面还有教授和博导。这就是人的无限心。

(13)、课程内容:《王阳明的一生》、《阳明心学核心》《中华文化思想流脉》、《大学》、《告谕浰头巢贼》等……

(14)、由此来看,阳明心学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关系相当复杂。我们对待阳明心学的态度和运用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待现代思想的态度。毫无疑问,心学可以为其提供资源。

(15)、但“心外无物”并非是对事物客观实在性的否定。以观花为例,“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此“寂”意指不彰显,而非不存在,这首先就肯定了花的存在是客观的。“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所谓“一时明白起来”,是指有了意义与价值,而意义与价值的赋予,则离不开“你来看”。你不来看,这个花与你的心无关,也就无法“明白起来”,自然没有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你的心也不活动,没有赋予任何东西以意义和价值,这就叫“同归于寂”。只有你来看,赋予花以意义和价值,此花颜色才“一时明白起来”,花的价值和意义,由观看者的心来赋予,与心不可分,所以“不在你心外”。

(16)、   《阳明心学传习班》学制为二年,学习费用为8万/人。

(17)、(规划师论坛3)“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

(18)、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人为天地之灵,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民心,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强调“善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规划工作的初心和底线,旨在实现人民公共利益最大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的划定要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至上情怀;开发建设空间的尺度和强度要注重以人为本,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其次,加强换位思考,关爱众生。心学的万物一体思想与当代“共生系统理论”基本一致,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因此,要遵循万物一体理念进行换位思考,树立生物平等论、动物权利论的伦理观,强调众生平等,不仅要满足人在生活、生产和生态活动中的空间接触上的物性、群性及理性的需求,也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和生态保育空间来保障与满足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权利。最后,珍惜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物有理,四时有序,万事皆有因果,凡理都有本末”,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展开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也是由高度开放的各类自然资源要素间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的有机整体,应遵循其自身演变规律,顺应自然;避免无节制滥用资源,尊重自然;国土空间规划也要由传统的规划传导向社会治理转变,加强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效管制来保护自然,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利用。

(19)、阳明心学具有个体性的特征,也具有感性的特征。康德哲学只强调道德理性,未强调道德感性。儒家哲学和康德哲学的不同在于调动了恻隐、羞恶、是非等道德情感的力量。所以,良知是主宰,是行为的准则,是真实的、感性的、个体性的东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致良知”说既简易直截又内涵丰富,将阳明的整体哲学思想完满地表述出来,标志着阳明哲学建构的最终完成。

(20)、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自此之后,追随者无数。

2、阳明心学的内容和观点

(1)、让自己的文字永久保留自己思考,让自己不断思考证明自己的成长,“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为何不留下点墨迹,让自己真真实实地活过呢?

(2)、本次2016年3月19-20日第三班期《传习录》精读课程,可申请试听,试听费用为5000元/人 。

(3)、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其实是由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阳明心学本身就是自由活泼、积极主动的,极具创造性。它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德自由。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人是有良知的,人应该不断地发明良知、实践良知,振起人的精神生命。“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他告诉了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自身,甚至还要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不能为物欲所遮蔽,不能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这一点,可以唤醒现代人冷漠的、功利的、庸俗化的心灵,反抗当下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拯救当下的生态危机、信仰危机、道德伦理危机。当下社会,青年人心理疾病增多,人心进一步被腐蚀。一些所谓不负责任的社会学家拼命鼓吹不正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同性恋等。虽然同性恋应当受到尊重,但尊重同性恋的同时也要重建健康的家庭伦理,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也是培养子孙后代的重要根基。

(4)、大人能够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且“非意之也”,本来就是一体的。人见到不同类的鸟兽的哀鸣觳觫,会产生不忍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鸟兽合为一体了。鸟兽与人一样都有知觉,但人见到草木的摧折,必有悯恤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草木合为一体了。草木犹有生命,但人见到瓦石之毁坏,必有顾惜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瓦石合为一体了。

(5)、另外,阳明心学不仅仅在治国理政、军事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也收效明显。例如,王阳明在首任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时,针对当地频发的火灾问题,通过格物发现街道太窄、房屋太密,房屋之间又无“风火墙”相互阻隔,所以一旦某间房屋着火便会殃及周边。于是,他要求重建房屋时沿街各家退地三尺,拓宽街道;相邻房屋之间,各让地二尺,以断风火,同时要求储水防火。这些措施对庐陵今后防范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6)、不仅深山中的花如此,而且社会领域中的对象也是这样。社会以人为基本的构成,人首先是一种有生命的生物体,在自然(缺乏伦理或者政治意识)的视域中,人相应地也先表现为一种自然意义上的生物体。

(7)、阳明心学因其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在各个时期都对时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晚明之时,王门弟子王畿、王艮、何心隐等,以及后之学者李贽、黄宗羲等无不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开启了一场“晚明思想大变局”。到了近现代,阳明心学更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熊十力、蒋介石等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开启“近代中国大变局”的重要思想资源。

(8)、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各版《传习录》的母本,因其大部分内容由王阳明亲自审定且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是阳明心学的首选读本。本书即以此为底本,结构与内容均保留原貌,附上原书附录的王阳明亲自编定《朱子晚年定论》,唯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将原书的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加以译注,为读者重现这一历经四百余年经典永恒的初始定本。

(9)、阳明心学博大精深,王阳明的爱徒徐爱曾感慨:“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于是王阳明的弟子徐爱、钱德洪等人将他平时阐释心学的讲学内容和一些书信编纂成书,最终经过增删而成《传习录》一书。书名“传习”二字源自《论语》中“传不习乎”一语。

(10)、一位盲眼少年,一家寄物商店,无数份奇迹与感动

(11)、此次教育论坛共有两大主题:一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二是“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家庭文化教育主题。

(12)、 书院不仅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读书人的“栖身之所”,也是一个特属于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不同的历史时期,书院始终担当着传承道统的使命。王阳明将书院定位为“匡翼夫学校之不逮”,书院的意义就在于弥补官学不足,而讲求古圣贤的明伦之学。论坛邀请中外阳明学研究专家、知名书院山长共同探讨书院如何立足阳明心学在当下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打造讲学古圣贤明伦之学,向全国书院发出倡议,发起“书院联盟”,搭建文化沟通、资源共享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院平台。

(13)、(规划师论坛5)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教育思考

(14)、道统心传之学,此与释道之道统相对抗;用心而学,此与汉唐训诂、辞章之学相对立;论心治心之学,此为新儒学的功夫论。

(15)、企业管理中的阳明心学智慧,不忘初心,致良知。

(16)、王阳明,完全可以将他称为儒家中的慧能。通过禅宗的启发,他把孟子的心学又往上提了一层,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这个“心”。

(17)、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18)、再来讲讲“致良知”,这里的“致”是动词。良知不能空谈,而是从做事当中来。王阳明晚年最强调“事上磨练”,要在做事情当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境界,让本真的生命情感在做事中得到实现。没有行动,不去做事,“致良知”就无从谈起。

(19)、阳明强调天地万物都在良知、灵明等精神性的一体之中,都具有良知、灵明。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并不高于山川动植,山川、鸟兽、草木、瓦石等类也各有其精神和价值。阳明重视人与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如此,人才可能对万物都保持深切的仁爱、关怀,把天地万物看作是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连的。在这种价值来源的共识上,儒家生态伦理可以建立“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生命共同体,将宇宙生态系统真正视为人与万物之共生、共存的生命家园。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也有自身的价值。阳明肯定天地万物都有内在价值,要求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所以,这并不是所谓的生态环保的思想,而是更大、更深厚的生态智慧。

(20)、其次,阳明所讲的良知,又指“随时知是知非”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是一个贯通体用的概念。关于这一点,《传习录》中有多处体现:

3、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没有做成,我们就会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将失败归结为知识不够,或是经验不足。其实这是没意义的。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等到知识和经验完全齐备才去做,这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而且,就算总结出来,我们也不可能在下次做事时完全按照同一套方式。我们应该想的是,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诚心诚意,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2)、(3)职业道德急需关注。首先,目前规划设计行业已彻底走向市场化,规划机构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行政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下,规划师重塑其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职业理想至关重要。其次,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又涉及城乡规划资质(住建部颁发)、土地规划资质(土地学会颁发)和地理信息资质(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等,由多种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参与,队伍混杂、良莠不齐,忙乱中更容易出现价值观迷茫和职业道德危机。最后,按照事业单位深化体制改革要求,全部三类事业单位性质的规划院将于2020年底转制为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规划师身份及社会角色将进一步转变和分异。服务于不同利益团体的规划师将承担不同的社会义务,从而引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规划价值观及其职业道德急需重点关注。

(3)、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心学观念、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理论是其心学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文章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心学观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核心理论的阐述,追溯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回归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4)、◆“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5)、(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8-0078-05

(6)、良知既是“性与天理”,又是道德认知与判断。因此所谓“致良知”,也就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不断地向至善的道德本体归复,以达到极致。“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这个“致”字既作名词,有极点、终极之义,又作动词,有向极点运动之义。“致良知”就是使良知致其极,就是扩充良知本体至其全体呈露、充塞流行,“无有亏缺障蔽”。人生中良知充扩至极的过程是无限的。一方面,良知本体的至善性、绝对性和普遍性为人们的道德践履和成圣成贤的追求提供了内在根据和根本保证。“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人人皆可成尧舜”的道德洞见,能有效促使道德主体挺立,激发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又要对良知本体在现实环境中作用流行的相对性、具体性以及致良知过程的无限性保持清醒认识,以防道德主体的自我膨胀、猖狂及虚无。第二层意思是“依良知而行”。“致”字在这里相当于“行”字,致良知即“行良知”,即依良知而实行。阳明更为强调这一面,他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

(7)、朝鲜半岛大约在阳明逝世前后就已经了解了阳明心学,有“朝鲜朱子”之誉的李退溪甚至撰写了一部《传习录论辨》,专门驳斥阳明心学。退溪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朝鲜阳明心学的发展。但他本人却有很明显的心学倾向,甚至提出了与阳明心学颇为相通的“心即理”命题。17世纪时,郑霞谷潜心研究阳明心学,开创了江华学派,一直流传至今。同时,阳明心学的实用因子也影响到作为民族启蒙思想前兆的实学派学者。实学思潮主要流派的重要学者,如李瀷、朴齐家、丁若鏞等无不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朝鲜近代实学思潮代表学者朴殷植更是力图通过阳明心学实现“儒教求新”的目的,将当时流行的社会进化论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开展了名为“大同教”的宗教运动。所以钱明认为,“阳明学乃是朝鲜实学思潮产生的重要哲学基础”。

(8)、▲创E代|对话中南集团创始人陈锦石:房地产业到了后半场

(9)、心学的终极目标是化俗为圣。心学追求的是把每一个普通的、平凡的人塑造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天下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习心学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很多人因事务缠身,或者私欲难以克除而作罢。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提出了很多学习心学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为己之心”。

(10)、    行车路线:沿四环行驶至万泉河桥向北到颐和园中央d校出口,向西行驶,过三个红绿灯,中央d校南门右转向北50米即到。

(11)、但另一位古代思想家荀子则说“人性本恶”。性善论与性恶论,争论了几千年。但不要以为他们的争论是没完没了的,这两种观点其实不在一个层面上。荀子说的“人性”是人动物性、自然性的一面,用英文说是“humannature”。而孟子讲的不是自然性和动物性,而是humanethics,是人之本质。这个本质,是包含人的社会性的。

(12)、按王阳明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孝亲、敬兄的意识,那么“兄”和“父母”对他而言就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体,而非具有伦理意义的对象。只有真正具备了伦理意识,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之道德之“心”,相关的对象才会呈现出伦理的意义。

(13)、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做到良心安定,致良知。

(14)、祝贺|《城市的精神》作者贝淡宁获国际性学院奖“会林文化奖”

(15)、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16)、我们学习儒家的学问,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没有这一点,我们不可能懂儒家,更不可能懂阳明心学。

(17)、    授课地点:三智书院·会心阁(颐和园北宫门33号玺园文化园)

(18)、《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不仅能使读者宏观而系统地了解明代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发展史、演变史,而且能给读者以很大的思想启迪,深入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致良知等思想。

(19)、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20)、    本次课程将通过解读《传习录》,来阐述了知行合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4、阳明心学概括

(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以心为体并不是指以人的意识(心)去构造外部世界或物理世界,它的实质内涵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存在意义,乃是因人(包括人之心)而呈现。换言之,世界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人,但是,它的意义呈现却离不开人。

(2)、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3)、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当然我们也经常跟随自己的心走,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真的去旅行了,这就是不仅跟从自己的心,还真正去实践了。不过同样的旅行、不同的人却总有不同的收获,没有收获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总结和反思,把事情做完了,没有回顾和复盘,没有总结和分析,这样就没有更多的提升。

(5)、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尽自己的努力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状态,“如果一件工作成果,在提交给客户或者领导之前,自己都感觉不满意,那么客户和领导是一定不会满意的”。“当我彻底为公司着想,为客户着想的时候,那创意是非常多的。带点私心杂念,那种创意的感觉就没有了。所以真的智慧,跟一个人聪不聪明没关系”(白立新,《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第104页)。当然即使有这样的信念,工作中也还是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知行合致良知。

(6)、同时我们会要求会员每年撰写三篇2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者做一次线下分享,半强制性的让您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用集体的行动去打破自身的懒惰。

(7)、(关键词)阳明心学;万物一体;知行合一;国土空间规划;职业道德

(8)、阳明心学诞生后,王阳明兴办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声名远播,后又受到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讲学于贵阳书院。

(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多以传统知行观为指导,知行并进、主客一体,其以“知”的核心为伦理道德,强调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并躬行践履,注重城市规划与传统国家治理的内在关系,并将特定伦理和道德原则物化于城市建设实践中,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规训民众行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项科学技术活动,强调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缺乏人伦思考。近代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由于深受西方理论的影响,才导致当前的知行脱节。因此,规划学科发展急需转变思维范式,重塑规划价值导向。

(10)、阳明学兴起之前,“心学”主要是指以濂洛关闽为代表的新儒学,特别是指程朱一派的学术传统,偶尔也用来指称陆九渊一派的学术。

(11)、(1)空间矛盾日益突出。国土空间是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国土空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破坏、配套设施滞后的矛盾;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缺乏整体融合、足够的重视和全方位保护;部分发达地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碎片化现象严重;盲目追求空间效率,空间特色模糊,空间安全与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12)、讲师:王海峰,男,陕西省阳明学会会长、终南阳明书院院长。曾经涉及领域:演讲、培训、营销、商业运营。目前主要研究对象:阳明心学。

(13)、就前者来说,阳明被贬一事就是一个显著体现。阳明之所以被贬谪,乃因为他上书为戴铣辩护。戴铣身居谏官之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其职责之固有要求。但在阳明看来,皇帝因为其言说内容之不当而对之处罚,实则是违背了制度设置的初衷。但皇帝不但不能领会阳明之忠言,相反也对之处罚,听信宦官的谗言而将之贬谪到贵州龙场。由此可以看到,作为维护国家治理的良好秩序本身已经面临坍塌。

(14)、    关于致良知,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15)、先说心即理。王阳明主张,天理不是高高在上的僵死的教条,而是人心中的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天理不必到心外去求,是我们本心具备。心外的理,不叫理,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理”。很多时候,知识在生命情感中是假的,不是本真的东西。比如,叫我借钱赌博,我的生命情感本身就不能接受,这就叫心即理。天理不在人心之外,是我们本心具备的。这就是阳明心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16)、“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17)、《王阳明详注集评》是中国哲学宗师陈荣捷先生数十年的心血力作,是公认的全面详尽权威的《传习录》版本。

(18)、(引文格式)李汉飞.阳明心学对当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启示(J).规划师,2020(8):78-

(19)、王阳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是现代人眼里真正的成功人士。了解了王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之后逐渐明白: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现在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拿这句话自我安慰,仍然是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之所以明白那些成功的道理,但却很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没有做到知行合可能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20)、论坛邀请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院长、原北京大学战略与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继华等资深的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学校校长、书院院长以及从事教育的企业界领袖参会。论坛将全方位、多维度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落地的路径和方法,既为深化教育改革发思想先声,又为书院取向建规则,更为家庭建设明方向。形成家校共知、共育的生命实践体,为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家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5、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1)、《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髓。《传习录》共分三卷,上卷的语录是王阳明本人审阅过的内容;中卷是王阳明的亲笔书信,是其晚年著述;下卷的语录虽然没有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但具体地叙述了王阳明晚年的学术思想。

(2)、近代以来,以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划分程朱、陆王,“心学”由侧重于道统心传的道统论名词渐向本体论名词转化。

(3)、《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特别是儒学发展史为背景,在简明生动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的基础上,不仅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历史作用,而且系统和细致地论述了阳明心学的分化、演变和明代中后期王门各派各家的离合同异、学术宗旨,并以阳明学、阳明后学与朱、陆之学,特别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

阳明心学的内容和观点83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