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应的成语有哪些72句精选

战争对应的成语

1、对于战争的成语

(1)、折屐齿:谢安收到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的捷报,因为太兴奋,跨过门槛的时候,把脚上木屐的齿碰断了。

(2)、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3)、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4)、C选项中“投鞭断流”,不是出自长勺之战,而是在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

(5)、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6)、(战争时间)东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383年

(7)、身经百战、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烽烟四起、

(8)、①(      )大泽乡起义领导人,在陈自立为王。

(9)、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10)、(鼓角齐鸣):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11)、秣马厉兵、招兵买马、战火纷飞、投笔从戎、速战速决、

(12)、巨鹿之战,是在秦朝末年的大起义中,西楚霸王项羽联合各大诸侯,与秦将章邯、王离所率的四十万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经此一战,秦军主力尽丧,秦王朝名存实亡。

(13)、有勇有谋、高瞻远瞩、久经沙场、视死如归、取义成仁

(14)、(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15)、(2)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16)、(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7)、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18)、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及的战争发生年代最接近的是(  )。

(19)、全民皆兵: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20)、(5)“图一”的主人公是谁?“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

2、战争对应的成语有哪些

(1)、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2)、(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3)、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4)、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5)、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6)、(只轮无反):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7)、(1)东周。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8)、例句:他参加革命几十年,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9)、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1分)

(10)、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11)、(2)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12)、投鞭断流: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苻坚却不屑地回应:“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13)、(1)图一反映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图片主要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神品质。

(14)、西晋末年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最终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攻击东晋的时机成熟,决定出兵伐晋。

(15)、(1)(2014年山东真题)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16)、(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17)、(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18)、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击败商军,商亡,建立西周。

(19)、(靴刀誓死):指战死沙场的决心。《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20)、(4)这则材料是对哪次起义的高度评价?请你说出这次起义爆发的时间和爆发的根本原因。

3、哪些成语跟战争有关

(1)、(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2)、D项:正确。“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时,前秦统治者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先头部队被打败,他趁夜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连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不久,前秦军在淝水决战中被彻底击溃。“草木皆兵”也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

(4)、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

(5)、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6)、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7)、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B项: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最终大破秦军。即破釜沉舟的典故。这是发生于起义军和秦国的战争,而不是楚汉相争时期。

(9)、(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易·坤》:“阴疑于阳必战。”

(10)、楚汉之争,又被称为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战,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阵营为夺取天下而进行的一场长达四年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境内)一举灭了项羽,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滑铁卢”。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垓下之围”等凄美动人的故事皆出于此。

(11)、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12)、抱头鼠窜、一蹶不振、尸横遍野、满目疮痍、弃甲曳兵

(13)、休兵罢战  〖解释〗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14)、(解析)A、C项,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均出自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草木皆兵是形容前秦军溃败之后,看到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追兵的情形。投鞭断流是开战之前,前秦统帅描述己方兵多将广的词语。选项对应错误,排除。B项,阵前倒戈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阵前商军将士阵前倒戈共同伐纣。选项对应正确,当选。D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秦军。选项对应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15)、(弹尽粮绝):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16)、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7)、D项:正确。“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时,前秦统治者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先头部队被打败,他趁夜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连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不久,前秦军在淝水决战中被彻底击溃。“草木皆兵”也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8)、攻其不备: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19)、本题考查古代著名战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杜牧的《赤壁》,描写的是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也发生于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因此,选择D选项。A项: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国白起与赵国赵括在长平发生的战争,秦国获胜,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B项:牧野之战,发生于商朝末年,是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战争。C项: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时期,北方的前秦向东晋发起的战役,双方于淝水交战,东晋以少胜多。

(20)、A: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争的成语大全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穷兵黩武、乌合之众、屡战屡败、

(2)、牧野之战即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周武王联军攻打商都朝歌,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武王在阵前声讨商纣罪行以激励将士斗志,严格申明不准杀降,商朝军队纷纷倒向周军攻打朝歌城,即“阵前倒戈”。最后商纣王帝辛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因此,选择B选项。

(3)、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4)、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5)、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6)、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胁。高祖七年(前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县),高祖亲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此后汉与“和亲”之策,并开放边境关市,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关系。

(7)、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8)、(2)根据图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9)、只有勇气,没有计谋。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10)、出自: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11)、C项:正确。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12)、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战争对应的成语有哪些72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