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古诗黄巢意思117句精选

菊花古诗黄巢

1、菊花古诗黄巢原文

(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2)、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3)、黄巢最初的政治理想是为民。比如他称帝之后大量的屠杀贵族,任用唐朝旧有的官员和大量的农民军文武官员。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团结人心,相反喘过气来的唐朝的旧的军队以及势力集团,进行反扑。黄巢的政权轰烈一时,最终还是被唐军剿灭。

(4)、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5)、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6)、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7)、第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扑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8)、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9)、“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后两句正是作者感情自然的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政权的施政纲领,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10)、但是只有一点是例外的。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的时候。

(11)、飒飒:形容风声。蕊:花心儿。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12)、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

(13)、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4)、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详见词条: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5)、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16)、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

(17)、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1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9)、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20)、山东人喝酒最讲究,16地市规矩各不同(附山东酒文化大纲)

2、菊花古诗黄巢意思

(1)、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2)、你天天用这个汉字,却可能连读音和写法都搞错了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4)、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歌风台》)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5)、“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6)、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7)、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8)、太平天国为什么"天"字上长下短,"国"字缺一点?

(9)、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10)、冲天香阵(3)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11)、黄巢科举不第后所作,有凌云之志,却没有出路,心中甚是忿忿不平,也有自勉自励之意。既然你们不给我路走,有朝一日,我会开拓出自己的一条通天大道,让你们都无路可走,等着瞧吧!等他看到机会,立即走上了一条永不回头之路,勇往直前,至死不渝。恐怕吴承恩笔下孙大圣大闹天宫都不及他的人生精彩。戎马倥偬,转战各地,最终入主长安称帝,虽然不到四年就失败了,但仍不失为一时之豪雄。

(12)、译文:古旧林苑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13)、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14)、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15)、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结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元,“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16)、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17)、但是这样的良性循环到了唐朝的中期,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后,就被阻塞了。大量的人员没有工作,连李白杜甫李商隐这样的人都常年颠沛流离,寄居在所谓的节度使幕下,获得糊口之资,而更多的农村的青壮年,由于唐朝后期的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可耕,无所事事。

(18)、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9)、彼时,黄巢还仅仅是个学龄前儿童,不料却吟诵了这样奇怪的诗。父亲生气了,欲责打他不学无术;反倒是祖父替他解围,说让他再赋一首试试。思忖片刻,黄巢高声吟诵出这首七绝。

(20)、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3、菊花古诗黄巢拼音版

(1)、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2)、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

(3)、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4)、黄菊枝头生晓寒。——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5)、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6)、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7)、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应当作于黄巢年轻时,发动起义之前。

(8)、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9)、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0)、关于菊花的诗自古良多。许多人从陶渊明的隐逸,爱上了菊花的淡雅清秀,霜高耐寒。这种秋天的花朵在周朝就有记载,而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堕露西以,夕餐秋菊之落英。”则赋予了菊花高洁的不争的品质。但这都是士大夫和文人眼里的菊花。

(11)、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作者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做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

(1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

(13)、《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

(14)、秋风萧瑟中,满院秋菊赏心悦目。可是,在这寒冷的冬天,花蕊渗透着料峭的秋意,冷韵幽香扑面而来,毕竟不是风和日丽的春天,连蝴蝶也很难过来采摘。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号令春天的花神,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盎然的春色中绽放。

(15)、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16)、                飒飒西风满院栽,                          待到秋来九月      

(17)、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18)、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9)、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20)、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菊花古诗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

(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朝黄巢《题菊》

(2)、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

(3)、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4)、紫艳:菊色,这里指艳丽的菊花。红衣:莲花瓣。

(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6)、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张作霖祖籍到底是山东还是河北人?为什么张作霖原来姓李?

(8)、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9)、黄巢(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10)、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11)、从表面上看,黄巢这首诗《题菊花》托物言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并非鹤立鸡群,但联系到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将其纳入"霸道"之列,却实至名归,展现了一位旧制度叛逆者的领袖气魄与胆略:傲霜的菊花,开在寒冷的秋天,即便花开满院、姿色艳丽、幽香四溢,也难以引来彩蝶翩跹,暗喻自己是个怀才不遇的人才。但作者并未就此沉沦,反而豪情冲天,扬言他年若作青帝,一定要重新安排菊花开放的时令,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开放,得到春光的抚慰和蜂蝶的青睐。

(12)、该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不第"即科举考试未考中,这二字详细地交代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及时间。不第本是让人心生不快之事,然而作者在面对不第的困惑与失意时,却有心赏菊,可见其心境从容淡然。

(13)、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14)、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5)、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6)、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的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17)、884 年黄巢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走投无路,众叛亲离,被他外甥林言所杀,献首级于唐军。所以,我们在这两首诗中,不仅读到了反叛,也读到了血腥。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黄巢《不第后赋菊》

(19)、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20)、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5、菊花古诗黄巢诗

(1)、八仙:原来是男、女、老、少,贫、贱、富、贵的真实写照

(2)、传闻是黄巢五岁所作,幼时即出此壮语,果然非同凡响,也预示了他将来必然大有作为。可以跟项羽、刘邦见秦始皇时的豪言相比。与之相比,那些立志好好学习,上名校,买豪宅、豪车的人,就弱爆了,不可同年而语。

(3)、“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4)、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当你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时,心里阳光的人总是视困难和失败为垫脚石,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砺,从而增添了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6)、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句。暗香:幽香.此指菊花香。

(7)、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牢一切的胜利前景。

(8)、《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9)、关于历史上黄巢的故事,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分析。黄巢820年生在了山东菏泽。他出生在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初通文墨。他5岁的时候就可以和祖父一起对诗。唐朝前期的繁荣,使人口增多,出现了富裕的劳动力。这些精壮的青年,往往会被征兵,保卫和开拓唐朝的疆土,这个中间也也涌现出了很多地位不高的人,通过当兵的方式获得战功,晋身功勋富贵之流。而读书人通过考试,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10)、这首古诗《菊花》的意思是:重阳佳节还没到,而诗人就写诗庆祝。秋风吹起来了,花儿纷纷飘落。带了九九重阳节,只有菊花傲然挺立。对着寒风开放。这是菊花的世界,也是金色的世界。看吧,大街小巷、庭前屋后,到处都开满了黄橙橙的菊花。它们黄得那么艳丽,那么抢眼,就像战士披上了黄金盔甲。它们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浸透长安,直冲云天。

(11)、但是黄巢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也成为历史上隆重的一笔。因为他们打出的口号是均平,这也折射出唐朝后期,社会极度的贫富差异和分配不公。虽然黄巢,不是真正的农民,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是爆发了农民的力量。那像野草闲花一样的菊花,代表着最低层人民。所以黄巢起义之初才一呼百应。

(12)、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13)、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14)、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15)、请吝惜你的赞美,黄巢的皇权之梦决不是历史的进步。他称帝后,将所有义军将士的命运置之度外。黄巢在进入长安之前,在广州曾杀回教、基督教和犹太商人12万至20万。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他又把城中8 万男性丁壮杀戮殆尽;还下令纵火。这座周、秦以来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的古城,当时世界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一炬成灰。从此,这座古城即与首都无缘。其后,在包围陈州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的部队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 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史家估算,当时被黄巢军吃掉的人数,超过三十万。在黄巢起兵时,中原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他败死之时,这里已是纵横千里,全无人烟,一片焦土。

(16)、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1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8)、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19)、黄巢并不是青年起义的,在落第之后,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回到了家乡,和农民和中下阶级在一起。当然显然,黄巢是不种地的,但是他本身有一种领袖的气质。他应该是当地的小有名气的地主阶层,或者是拥有能量的民团首领。

(20)、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拓展资料《不第后赋菊》

(1)、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3)、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4)、山东山西是哪个山,河南河北是哪条河,湖南湖北是哪个湖?

(5)、✦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6)、自题像(黄巢)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7)、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8)、初衣解诗:秋气飒爽,关于秋天的山川草木,都别有一种沉静而刚烈的味道。不管是秋天的山水,还是秋天的红叶,不论是池边的木芙蓉,还是那一缕缕的从桂花树里飘来的芬芳。秋天有一种别有的味道,那就是烈。

(9)、为了打击唐王朝的实力,黄巢领导的起义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方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使唐王朝名存实亡。

(10)、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11)、这首《不第后赋菊》是黄巢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写的又一首霸道的咏菊诗。诗人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让人产生联想。"待到"二字,迸发突兀,凌厉激越,可望在即,振奋人心。"冲"、"透"二字,将菊花沁人心脾、芳贯广宇之"香"和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英雄群像"——重阳时节,满眼都是"黄金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斗寒,傲然怒放,摧旧迎新。

(12)、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13)、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1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冤句人。举进士不第,广明作乱,破京都。后灭于泰山狼虎谷。

(15)、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6)、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17)、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菊花古诗黄巢意思117句精选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